返回首页
《一封科技俱乐部老会员写给王院士的感谢信》
2021年01月29日
致尊敬的王绶琯院士,
  感谢您!在这封信的最一开始,我想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谢谢您。记得十年之前,我在科技俱乐部的活动中,初次了解到您。您的科研成果令身为高中生的我崇拜、仰望。您就像天上遥不可及的那颗明星,在引领我们青少年进入实验室的过程中,发光发热,光彩夺目。
  说实话,那时高中生的我,并不真的能够完全懂得您作为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愿景和心血付出,也不完全懂得科学究竟是什么、科技对发展建设的意义等等深刻的话题。我只是在您和俱乐部老师们创造的机会当中,有幸初试科研。您当时的言传身教,让我感觉科学家是这么棒、这么酷、这么厉害,并且即使成为了一代大师也依然这么平易近人。于是我立下心愿,也想成为一颗这样的明星,我也要上最好的大学、学我热爱的专业。
  后来等我真的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期间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我才终于明白了许多当年不明白的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研的难和苦——不管我怎么努力,数据结果都不理想,论文怎样都写不完、改不好。我熬了无数的夜,可我的经历跟科学前辈所面临的挑战和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这才明白,您当年是花费了多少辛苦,才研制成我国第一台射电望远镜、推动LAMOST项目。在我科研最困难的时期,在巨大的发表压力和异国陌生的环境下,我甚至曾怀念,高中时期我在科技俱乐部的经历,才是真正的以探索为乐趣,不计较成败得失,一门心思追求一件事情的过程。
  当我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真的迈进科学大门的门槛之后,我对您的感激,不仅仅是感激您为我们创造了机会进入实验室、发掘青少年对科学的天赋和兴趣,更感激您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什么叫做追梦人、观星者。科学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而您的一言一行,自我高中时期,就在教会我这一点。您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为我国现代天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让我学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力量,这是现在我们这代年轻人很多时候所稀缺的特质。您自1999年来在科技俱乐部的付出,更教会我什么是为祖国建设而尽己之力、为青少年科学事业而辛勤付出。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和我一样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永远用自己的行动去追求梦想的人。您的梦想,是为国家发掘科学新星,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更好地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而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这一事业,也会令无数和我一样的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感动、感恩、感念。
  现在我已经来到博士生涯的末尾,也回归故土,将在北京继续我的科研工作。您的精神会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您的鼓励会是我永不放弃的星火。我可能还是不确定要怎么努力才可以成为一名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我只知道,从我小时候,就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曾经教给我,无论如何,科学应该是求真的,科学应该是有趣的,科学应该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
  您用您知行合一的方式教会我: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当有一群老一代科学家曾经为了我们这一代人这样付出过心血、努力、时间与精力时,这些心血是不会白费的。我们这些小小的观星少年,总会长大,我们也将把您的星火,传播给下一代的观星少年,让他们也知道,有一颗名为“科学”的很美的星星。
  它很远,似乎遥不可及,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己所能去追寻啊。求真、探索、永无止息,这才是科学的目的。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疆,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再次感谢您的谆谆教诲,师恩难忘!

 

  李星煜
  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老会员
  清华大学学士、斯坦福大学博士生
 
  
附件列表: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青少年俱乐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