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关键老师信息的时候,正在伦敦的书桌前啃着关于sICAM-1的文献,看到熟悉的关于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消息,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了十几年前,想起来了第一次见和蔼可亲的王绶琯院士,想起来了那时懵懂,怀揣着医学和科学理想的小小的自己,想起了那只有幸被科学家们拉起的“小手”,以及那颗在心中悄悄埋下的关于科学及医学事业的种子。回忆起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日子,是一段无比珍贵并且让我怀念的时光。可以说,这段经历对我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也是这段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科研经历让我义无反顾且坚定的选择了自己决定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我叫孟梦,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05级的老会员,在俱乐部期间跟着卫生部老年病研究所杨泽教授进行了有关《北京市居住人口的正常空腹血糖指标》的相关研究。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是一名消化科主治医师,同时正在攻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2020年有幸参加国家科技部“走出去”人才培养计划,目前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肝病与消化病研究中心跟着导师做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方向为通过蛋白组学的方法找寻免疫性相关肝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曾经的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能走上科研之路,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让我的“科研生命”在这里起航。还记得参加俱乐部第一次集体活动的时候,那是第一次见王老,之前一直听说俱乐部有一个厉害的院士创始人,小小的内心觉得这是无法企及且仰望不到的高度,甚至有点“怕”,觉得这么厉害的做科研的院士大咖一定很古板严肃,没想到其实王老是一个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一点架子也没有,反而对我们这些娃娃有着操不完的心,科研领域以一名科学家的身份训练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生活学习领域又一直勉励和鼓励我们。我一直疑惑,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要在晚年创办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王老在一次会上说“中国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太少了,培养科学兴趣和训练科学思维要从娃娃抓起。有很多科研的“好苗子”因为没有科研的“土壤”最后没能走上科学的道路流失了。作为前辈的我们反躬自问,也有失职之处。科学普及了,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希望以后中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在你们之中。”所以王老联合其余60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在1999年发出了《关于开展首都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的倡议》并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而我,就是在俱乐部这片科学土壤中长大的幸运的孩子之一。 俱乐部本着自愿的原则,让我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不但接受了正规的科研培训,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还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并且发现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可以结识各个领域的科学大家,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挚友,许多当年一起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小伙伴,现在依旧联系紧密时而相互聊聊彼此的科研进展跨界头脑风暴。在俱乐部中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这就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问题,科研工作亦或生活学习甚至人生迷茫,都会得到俱乐部的最大支持和帮助,周琳老师就像一个忙里忙外的大家长,和王老一样,也操心着我们每一个孩子。这种背后的无私支持与帮助,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也化成了我长大以后脸上的自信与光芒。 科学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正式从事科研工作以后发现其实还是挺难的,并不是每一次假设都能获得理想中的阳性结果,年轻刚参加工作时的我时而自我怀疑,迷茫和困惑,但幸福的是俱乐部这个大家庭,在高中毕业培训活动之后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俱乐部和周琳老师清晰的记得我们每一个老会员,每次俱乐部组织活动还会热情的邀请我们回去,每次参加俱乐部活动都能让我立刻“满血复活”。还记得王老曾经在一次活动中说“科学研究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是一条孤独、艰苦但是却能让人精神富足的路”。每次我的科研过程遇到瓶颈,我就想想王老,想想俱乐部,想想杨泽教授那句口头语“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想这些优秀的人和勉励的话,觉得自己不能辜负俱乐部那么多年呕心沥血的培养。王老曾经说“如果每年平均能有100名‘可能的科学苗子’参加科研实践,其中有2%—3%日后会成为顶尖人才,那么积年累月,效果还是可观的。为保住这些‘可能的科学苗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力。”那么,作为曾经有幸“被选中的孩子”,我也没有理由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路上不尽力。 俱乐部的时光快乐而短暂,但是对我的人生影响却无比深远,不但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让我确定了事业方向,也在我的工作成长中不断指引着我前进。“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就走得很艰难,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如今自己成了‘大手’,也想拉起奋斗的‘小手’。”这是王老曾经在一次活动中感慨说的话。而我想说,王老,谢谢您尽力根植的这一片深厚的土壤,让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孩子心中的科学种子生根,发芽,虽然我仍稚嫩,但是我愿意在中国科研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坚持下去,我的理想是许多年后当我有幸也可以成为“大手”的时候,可以接过您的接力棒,把这份爱、这份责任、这份科学求真的精神,传承下去,也拉起那些奋斗中的小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剩金。一批批有志于科学的青少年在俱乐部开始了他们的科研之路,中国的科学之树必将枝繁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