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瑞典冬令营之行报告
北京师大二附中胡红信2014.2.6.BJ.
瑞典之行终于结束了。马年的正月初三我和学生们走出中国海关,孩子们便情不自禁地迅速投入到翘首祈盼多时的家长们怀抱里,欢天喜地地与亲人一起回家过年去了。我终于松了口气,平安、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带领学生参加第五届东盟+3科学天赋学生冬令营活动。
这个活动2010年缘起于韩国,每年一次。前四届一直以夏令营的方式在韩国举行。今年冬季,首次走出韩国,在瑞典的纳卡举办。每届活动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各国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共同进行探究与研讨,各抒己见,深入交流,旨在实现各国青少年的文化交融与学习交流。今年瑞典冬令营是关于海洋环境的主题“The sea --- to be or not to be ……”,主要围绕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有毒物质和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领海主权和相关法律、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展开学习与探讨。
我校的3名学生(吴梓曼、张雅臻、段兆轩)在这个活动中表现非常优秀。出行前,不仅做了认真准备,还临时帮组委会多承担了一份任务。同学们经过多次共同备课、探讨,完成了展示海报的设计与制作,准备好登台宣讲的PPT讲稿和现场交流的材料。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带着充分的准备以及对异国他乡的奇思妙想踏上了征程。
经过连续十小时的飞行,在夜幕初降的时刻,终于踏上了另一种颜色的国度——从阿兰达机场出港,满眼都是白雪皑皑。北京,祈盼了一冬的雪花,在这里已光顾了很多次、很多次了。嗜雪的愿望在瑞典得到了满足,旅途的疲惫也暂时被寒冷与兴奋替代了,……
冬令营的第一天,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节,组委会要求全面展示分派给各国代表队的探究课题。同学们以友好、流利的英语演讲,向与会者简明、清晰地展示了我们准备好的海洋主题,表明了我们积极的环保主张。在大会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又以极大的热情向所有来到我们展台的师生宣传海洋环保理念。通过组委会和纳卡学校师生的评选,我们的海报以及演讲均获得了褒奖。
我们获奖啦
从第二天起,各国学生被拆分到赤橙粉黄绿蓝各组。在联合国式的小组中,大家重新结伴,重新认识,重新熟悉,重新在一起探寻第一天各国代表队提出的关于海洋问题的解决办法。我校三位同学虽然分散在不同组里,但是他们都能较快地与各自的组员熟悉起来。大家用饱含各国方言的英语热情地交谈,认真研讨海洋环境问题,还不时交流着各自学习的心得。在轻松、友好、融洽、愉快地氛围中同学们较快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每天安排的一到两场海洋问题专题报告也给我们打开了宽阔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准确地了解全球海洋环境的过去与现在,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更引发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从而使大家逐渐明确了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如何去努力,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怎样做!
在最后一天的展示交流环节上,各小组的所有成员一起登台,共同阐述他们的研讨成果,从不同角度来展现他们对一个海洋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提出一定的解决意见。尤其是我们地处内陆的同学,对海洋环境意识不那么强烈,经过这次活动,让大家对海洋问题有了许多深入了解,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视角和更高的认知。这样的收获在国内、在学校、在课堂是难以捕获得到的。
在这几天里,组委会还安排了几个有意义的参观活动,有诺贝尔博物馆、瑞典自然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水族馆等。
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来自全球的900万件物品或标本,有植物,动物,矿物质和蘑菇,这是座真正特别的博物馆。这座常被外国游人错当作王宫的建筑绝对值得游览,可以为你的想象创造奇迹。
而斯德哥尔摩水族馆则是占地不大的“小”博物馆,如果跟我国几个知名海洋馆比起来,它称得上是袖珍型的了。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因为其面积不大,主要感觉它里面的环境、各水族箱的设计、制作、排布得都很精细,甚至胜过大馆的设计。它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热带雨林和热带海洋系统及各种热带动植物,大至白鲨,小至小丑鱼。这里人工模仿了热带的昼夜、下雨和打雷,还展有北欧水环境下的各种水生动植物。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鱼类和珊瑚,还有一些陆地动物,你可以触摸着一只蜘蛛,拥裹着一条蟒蛇,怀抱着狐猴留影,或漫步在“热带雨林”之中。参观之后,大家对海洋环境有了更强烈的保护需求。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瑞典皇家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KTH)。它是瑞典最古老的、也是国际一流的理工大学,提供建筑、工程和技术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始终涵盖了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该校为瑞典1/3的工业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教育和研究,培养了占全国1/3的理学学士和硕士工程师。自1827年创建,她便是欧洲培养创新和科技人才的主要中心之一。主校区位于斯德哥尔摩中心区,建筑风格极具魅力。
负责全程接待我们的是两名20多岁的中国女孩-就读于KTH的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她们娴熟的英语和自信的讲解与答疑感染着每一个参观的人。我不仅为她们的国籍骄傲,也为她们的学业成绩和交流能力高兴;更佩服学院敢于让学生负责这种国际交流与接待活动,不愧是全球一流的学校和一流的学生呀!
这次冬令营活动非常充实,每天从9:00到22:00都安排有统一活动。短短几天的观摩、学习与交流,对瑞典的教育有了肤浅的解读,对瑞典的城市环境有了些许的熟悉,对参加国的学生们有了一点点认识,对这项活动宗旨和目标有了大致的了解。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们收获丰富,感想颇多。大家从不同的国度千里迢迢汇聚到这里,各国文化的交融,生活习俗的差异,全球问题的共识,由素未谋面变为有着共同语言和追求的好友。今后,在各国Email服务器里面,将会多出这些跨国邮件的往来穿梭。感谢东盟+3科学天赋学生营组委会、感谢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感谢校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站在国际学生交流的平台上,放眼世界,畅谈未来,对全球的海洋环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重新认识。这是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国际型人才的必修课。但愿有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来上这一堂课。你会受益一生的!
(后附3个学生的活动感想)
瑞典之行小结
北京师大二附中 吴梓曼2014.2.8.
这一个多星期真的收获好大,别样的体验,难忘的友谊和那些前进着的思想。回想起来,那片晕染着暖橙色的古城,泛着光的涟漪似乎梦境一样,那些微笑着的人们、我们一起展开的讨论,似乎还没有消失。真的像一场梦,充实的真实的梦,梦醒时分,留恋比回忆多。
每个国家来的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大家用英文交流都很畅快,课题也都准备的非常精心。每一组上去展示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幸运的是,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组的海报使用实物展示,得到许多评委的好评,并拿到了最佳海报奖。组委会还给我们准备了很多精彩的演讲和丰富的参观交流活动,帮助我们用更多的方式、更全面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海洋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天所讨论的这样简单。在我们的分组讨论中,主要围绕着“全球变暖”、“有毒物质和垃圾”、“水体富营养化”、 “领海主权和相关法律”、“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展开的,虽然大家都是有备而来,但是在这几天的交流碰撞中才发现许多问题都相互关联和影响。就像过度捕捞的演讲所展示的那样,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所有相关联因素:一边是不断减少的鱼群、无法满足人类捕捞需求又维持自然增长的鱼类,一边是需要鱼类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和家庭收入的人们。一面是严峻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消失的挑战,一面是许许多多人将要面临的贫穷饥饿的困难。捕鱼文化、商贸利益、生态平衡种种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
如果没有这次机会,我们或许都不会这样深刻地思考这些问题,纵使它迫在眉睫,纵使它每时每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坐下来努力地查着资料,看着前人走过的路,看着那些已经摔过的跟头和没有尝试过的选择,我们终于也变得像关键决策者那样慎重而多虑,仿佛我们的选择,真会影响到这个世界未来的什么。总有一天,这是会发生的。从我们开始在意这些并尝试解决它们的这天起,诞生了多少新的可能性呢?
我们的海洋,不仅仅是我们在aquaria(斯德哥尔摩水族馆)看到的那样,那些懒洋洋的海星,平静而旺盛的珊瑚礁,那些悠闲自在的鲨鱼。不,它们原本应该在一个充满不定的环境中,会对温度和酸碱度异常的敏感,它们会面临许多的威胁,它们努力地争取存活的机会。
我很开心地发现自己不再想像一个游人和过客那样经过这片美丽的蓝色,我和我们真的想开始有所行动,我们不怕尝试和创新,我们因为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向往相聚在一起。
还记得初次见面时的好奇和欣喜,展示海报时的碰撞和辩驳,记得我们在一起讨论,即使有谈不拢的地方,也会耐心的倾听,以理服人。这几天真的是太短了,现在想来有那么多话还没来得及说,那么多美丽的地方还没来得及探索,那么多体会和创意还没来得及分享,而下一次相见不知是什么时候。
我会记得这个热情、美丽的国家,记得我们珍贵的友谊,记得我们在科学之路上共同探索的日子,记得我们相约守护的海洋。谢谢你们,带给我这么多的温暖、留恋和力量,那些勇于怀疑和打破常规的信念。
不管还有没有下次相见,谢谢你们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打开一扇世界之窗,外面的天空如此广阔
——记2014纳卡海洋冬令营活动
北京师大二附中 张雅榛2014.2.6.
为期一周的瑞典之行,就像是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让我看到了外面的天空。在和各国同龄人一起展示海报,讲演课题,聆听讲座,参观博物馆,探讨方案,制作文稿的过程中,在与他们多方的比较中,感受到自己面对外来文化时的渺小,自己知识储存的微薄,通过与东盟各国顶尖青年的比较,我更全面的认识到了自己,也确立了自己未来努力的目标。可以说,这次的交流活动,带给了我一个从更广阔空间,和重新定位自己的机会。
一 小巷 教堂 古典 沉船 村落 传统
走出国门的机会珍贵而来之不易,在提前到达的一天里,我们踏上斯德哥尔摩的老城 Gamla Stan——斯堪的纳维亚文明最古老的首都。在这承载三四百年历史的土地上,矗立着哥特式的天主大教堂,蓝砖尖顶;有专为皇室贵族举行葬礼的教堂,外壁爬满滕蔓,庄严肃穆,大门紧闭;斜坡向上的窄巷,在中间只能仰头看到细长的天空,长如缎带;温馨的小咖啡馆,一杯热茶,和店主的亲切交流,这一切都与北京大都市灯红酒绿快节奏的生活大相径庭。看到这坐落于居民区间的无数古建筑,不得不叹服欧洲人对古文物保护的重识。
第二天则是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带领我们游览全城。Skansen与其说是博物馆,不如说是17世纪瑞典古老的村落再现,这里一栋栋圆木建造的小屋,错落有致,不失美感。导游专业的老师告诉我,Skansen 就像是瑞典人的精神家园,为了在这个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让年轻人们忘记祖先,忘记传统,忘记文化,瑞典政府重现了17世纪的瑞典原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代表着几百年的传统和文化,而每年的国庆、仲夏节、还有圣诞节,许多的瑞典人都汇聚在这里,围着篝火,歌舞欢腾,以此铭记古老的文化。一番语重心长,却也包含了自信和身为Swedish的骄傲。我不禁思考:我们是怎样在这个快速的时代里,教导孩子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传统的呢?我看到的是,一群群孩子宁可在家里通宵几夜打电脑游戏,也不肯去博物馆散散心,也不肯去那些悠长狭窄,古韵犹存的胡同里溜溜弯,我看到的是那么多的中国人,却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知半解,连朝代顺序都混乱不清,我看到的是故宫20万人次的游客量,却大多数只是坐在皇宫的台阶上啃着家里带来的面包,丝毫不知他们脚下踩的是历经风雨几百年的汉白玉。我想,我们的文化不应该这样流走,我们渊远五千年流传的历史不应该淡忘,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做些什么,去挽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
二 设计 准备 充分
结束了对瑞典的文化之旅,接下来就是冬令营的主题:Sea To be or not to be。
来之前从10月份开始准备的演讲和海报,我们直到展示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排演。从早上的手忙脚乱,换上制服,到中间茶歇的海报展示评价的解说,我的心跳节奏似乎都一直没有减慢(我们ppt演讲是在下午2点多)。因为课题是“the littering in the ocean”,我们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视觉上的新颖,增添立体感,就将从国内带来的一些海洋垃圾实例黏贴在展板上,让评委们能够更直接地体会到海洋垃圾离我们其实很近,就是这些很平常的东西却会对动物,植物产生致命的危险。由于对海报思路和演讲内容知识的充分准备,我们只通过了几分钟的组织语言和分配板块,就可以三人轮流串讲整张海报,并流利回答各种评委提问了。虽然半小时的讲解口干舌燥,没顾及喝一口水,但心中的满足感不言而喻,落落大方的印象是赢得好评的重要因素。
演讲前,看看我身边的吴梓曼同学,她语气坚定,眼睛里散发的是自信:“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准备,有能力做到最好,所以我现在反而一点都不紧张。”“嗯。”我点头。起身,抬头挺胸走上讲坛,开始汇报我们近两个月准备的成果。
演讲非常顺利,三个人都拿出了历次演练来的最好水平,踏下台阶,彻底放松了。我遇到之前评选海报时一位瑞典女老师鼓励、赞赏的笑容和一句“Now you can be relax.”(后来得知她是学校的副校长)
在晚上的Opening Ceremony上,当宣布我们获得了最佳海报设计和最佳展示奖时,我第一反应是释然、宽心,似乎早已预测到了;第二则是激动、欣喜,几个月努力终于得到认可和鼓励,这种心情伴随着我登上领奖台,也为我接下来的七天,打开了一扇明郎的天窗。
三 交流 学习 大方
第二天,我们同国家的同学都将被打散,被分到cross border组中,在新的组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同龄人要一起完成一份名为Pecha Kucha的演示文稿,只有二十页,每页只有一张图片,配有人声解说和背景音乐。我是orange group话题是“overfishing (过度捕捞)”, 我们需要在星期四一天中,完成资料搜集,图片整理,音乐搜集,人声录制,以及整合制作所有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极大。而我们从星期三早上利用了一个小时讨论方案和设计思路,并确立了内容的几大板块。期间集思广益,由来自韩国的男生Su Whoam jot down all the ideas。其中采纳了我的意见:利用故事“名为Dorry的小鱼,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人数众多,可是渐渐地Do日ry发现亲人一一消失,他便开始寻找原因——overfishing.
星期四的早晨开始,我们确定了20页文稿:分为讲述故事部分2页;
overfishing原因:(快速增长人口1页、对于蛋白质的需求1页、以捕鱼业为生的渔民数量庞大1页make living,以及越来越贪婪的捕鱼工业);
以及分两种情况讨论未来:
其一,人类继续我行我素(破坏整个食物链1页;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对人类影响饥荒;经济衰退);
其二,采取措施,1. 水产养殖(渔民),2. —规划捕鱼时间,捕鱼区域,制定法律条文,违规予以相应惩罚(政府);3. -你可以做些什么,水产市场买鱼时,不买濒危物种,向朋友媒体网络宣传过度捕捞危害从而呼吁。
最后是两种不同未来的对比。
这就是上午讨论结果,下午,我们为music group(搜索背景音乐);research group;picture group and script group。通过分组分工合作,效率加快了许多。并且提前完成任务的组员(源资料组和音乐组)会帮忙写Script。虽然最后录音的设备没有轮到我们组,但我们整合了所有的讲稿和图片音乐,只剩下几段声音,留给了Linus回家录。
最后是星期五的展示,这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组进展最快,完成了所有工作,Linus在家里将录好的声音添加到文稿中去,做成了唯一一件成品。这是orange group 的骄傲!
我们组之所以可以成为唯一一个全部完成任务的组,原因是,我们懂得最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首先,我听说别的组第一天上午一个小时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聊大天,只有我们组一锤定音,敲定思路和整体板块规划,第二天上午迅速商讨出每一页需要的内容,并分好任务,人人有分工,几乎没有浪费工作的时间,所以效率最高,质量上佳。
四 结语
瑞典之行,带给我的不仅是扑鼻而来的白雪的清新和湿润,更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锻炼好自己的英语口语以及科学知识储备,为厚积薄发,终有一天,这些积累的点滴会焕发出光彩,有用武之地。
斯德哥尔摩印象
北京师大二附中 段兆轩2014.2.10.
在癸巳年与甲午年之交,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瑞典。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将在北京没看到雪的遗憾扫得一干二净。
当地时间2014年1月25日下午,我们乘CA911航班抵达了斯德哥尔摩阿兰达国际机场。虽然才过四点,但这里已经天黑了。面对斯德哥尔摩冬日的漫漫长夜,我不禁感到一丝紧张:这几天会怎样?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会不会顺利?会不会因为不了解有什么摩擦?第一次出来参加这种活动,紧张充满了我的脑海。
由于航班的缘故,我们比其他国家代表团早到一天。所以,第一天是属于我们的自由行时间。我们乘地铁来到了gamla stan旧城地铁站。第w眼看到的就是清澈的河水与高耸入云的教堂塔尖。寒冷新鲜的空气,眼前的皑皑白雪,空无一人的街道,深色的河水,淡绿的教堂塔尖与乌云重重,但仍能看到蓝色的天空,这构成了我对斯德哥尔摩---这个北欧大都市的第一印象。我们徜徉在小城故道上,品味着独特的悠闲时光。脚下的石块凹凸不平,每一块都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每次到欧洲来,都会感觉空气中流动的历史。放眼望去,不会看到北京那样突兀的四合院与大楼的混搭,城市中最高的建筑就是百年前的教堂,塔尖上的标志已经俯瞰了这些街巷百年。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可能是除了欧洲绝无仅有的吧。
这也是一个时尚的都市。在最古老的街巷里的H&M时装,在市政厅的广场上跳街舞的朋克少年,还有那著名的斯德哥尔摩Flash Mob,都在显示着这座城市的时代潮流。这里有着便利、不拥挤的公交系统,这里有着各种虽然早早关门但却种类齐全的超市,维京海盗的传统与欧洲大陆的文化融为一体,再加上现代的元素,让斯德哥尔摩这个城市愈发迷人。
这还是一个慵懒的城市。每天晚上九点多,从nacka回到住地时,会看到,街边的店铺已然打烊收摊,就连乞讨的流浪者也早早地回到了自己的地方。好几个晚上,我和舍友在外面游荡,想找一家还开着的餐厅,那真比登天还难。早上,不想在hostel的餐厅吃饭,想出去在街摊吃一个热狗,结果发现早餐店也是十点才开门营业。至此,我和舍友总结出了一个规律:瑞典人的一天始于十点,终于九点。在去瑞典同学家里做客时,瑞典的同学Kevin告诉我们,他一星期课外学习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而韩国同学Yujin告诉我们她每天都学习到十二点半。经对比发现,瑞典的学生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我们也曾很不爽的聚在一起吐槽:瑞典人都不想赚钱吗?咋都这么懒呢?
这又是一个忙碌的城市。早上我们起床时,宾馆外的晨跑人群就已经开始了运动。晚上我们熬到很晚,出去遛弯时,仍能看到冰球场上热火朝天训练的人们。
这里有着我吃过最美味的食堂。Nacka的中学食堂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菜肴。正宗的北京酱牛肉着实让我们又惊又喜。美味的素肉与土豆泥,昂贵的三文鱼,独特的千层面,正宗的日本寿司,以及各种美味的肉食都让我目不暇接。
这里也有着我吃过最黑暗的料理。酸辣的素春卷,诡异的酸莴笋,馅料奇怪的千层面…让我体会到了北欧“黑暗料理之乡”的威力。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这里的种种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城市。
整个冬令营活动,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跨国合作的presentation的准备。和外国同学们合作,在短短的一天里完成了一个六分四十秒的展示,还进行了讲解录音。说实话,这个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有难度。之前,那个十分钟的ppt,我们是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完成的。所以,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一下子感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提还要与外国同学合作并交流。所以在这之前,我是十分忐忑不安的。
但是当我和同学们开始在一起合作时,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新加坡的Chin Leong,韩国的Yujin,泰国的Kun,越南的Nhu Ann,文莱的Aziz,马来西亚的Nhuru,瑞典的Benjamin和Kevin,印尼的Adarma和中国的我在一起紧密合作,终于在晚上完成了这个presentation。经过一天的努力,虽然十分劳累,但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
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的这种经历也是十分珍贵的。通过与外国学生的交谈,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了解了许许多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如各个国家的学生的生活。这种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起工作与沟通的经历,无疑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