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1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南海西沙科学考察”
2018年2月1日至9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成功组织和举办了为期9天的“南海西沙科学考察”科研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协办,并得到中国科学院科技传播局的大力支持。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在人力和财力上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给予了大力支持。来自北京二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一0一中、人大附中、景山学校、北京汇文中学、实验中学等10所基地校的48名师生远赴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参加了为期9天的科学考察活动。
本次考察是科技俱乐部在国内组织“科研实践”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组织中学生远赴西沙群岛开展专题科学考察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中科院遥感所付碧宏研究员、时丕龙副研究员、南海海洋研究所颜文研究员、厦门大学张锐教授等4位专家在9天考察活动期间全程现场指导科考活动,并指导青少年学生们开展了海洋地质地貌、海洋遥感、海洋环境化学和海洋微生物学方面的相关科研课题,各校带队教师都具有地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
由于本次科考活动属于首创,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科技俱乐部克服多种不利因素,进行了长时间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从学校推荐选拔、前期培训、安全、业务、宣传、后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落实到人的安排。
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在考察活动之前通过听取科学指导导师的学术报告,查阅大量海洋科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报名和分组,在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环境地球化学、海洋微生物、海洋遥感等四个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的科研实践课题研究。
本次科研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在海南岛进行,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科研课题,在4位专家导师的带领下分别对位于三亚湾、大小洞天以及分界洲岛等处的海岸线生态环境与地质地貌景观进行考察和样品采集,并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遥控无人机航拍获取高精度航拍图片对海岸带地质地貌景观、城市化过程和生态环境进行解译分析;在五指山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考察;参观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园区,听取了园区工作人员就卫星数据接收和对地观测大科学装置方面的相关介绍、现场参观了卫星接收情况。4位导师在每个考察点都非常细致地指导同学们认真观察、进行样品采集和数据的记录;同学们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数据和资料,提高了同学们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和研究技术手段的能力。考察期间,利用晚上的时间4位导师分别为同学们作了《从空间观南海资源与环境》、《海洋遥感》、《热带海洋珊瑚与环境》、《海洋微生物多样性与应用》、《海底之窗:海底冷泉与热液系统》等多场科普报告。俱乐部和各校带队教师每晚都会组织同学们对当天的活动和情况进行梳理和点评,并就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考察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做出详细讲解和安排。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付碧宏研究员讲座题目:《从空间观南海资源与环境》
厦门大学张锐教授讲座题目:《海洋微生物多样性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时丕龙副研究员讲座题目:《遥感遥感及在海洋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颜文研究员讲座题目:《海底之窗:海底冷泉与热液系统》
鸭公岛居委会叶主任讲座题目:《鸭公岛建设历程》
在海南岛上进行了4天前期科考和准备工作之后,本次活动的第二阶段在南海海面和西沙群岛开展。全体参加活动的师生们乘坐轮船从三亚港出发,历经13个小时的海上航行,到达西沙群岛永乐群岛环礁东北部的锚地驻泊,利用2天时间通过乘坐快艇的方式分别登上鸭公岛、银屿岛、全富岛开展相关科考活动。本次西沙群岛科学考察,海上往返航行时间达26小时,期间海面上风大浪高,绝大多数师生是第一次乘坐轮船出远海,不少师生出现了晕船反应,但师生们都克服了晕船身体不适、网络联络不畅、船上实验条件有限等多种不利因素,大家克服困难、团结努力,按照既定计划在船上采集海水样品、对海水进行过滤,并对海水中微生物群落进行培养和统计,积极讨论课题方案,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带队的教师也特别关注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每天晚上进行活动点评和查房,保证了科考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地开展。在西沙群岛三个岛屿上,同学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地观察和记录构成岛礁的物质组成,同学们边观察、边提问、边记录,分析了为什么鸭公岛完全由珊瑚礁碎屑堆积而成?而与其相距3千米的全富岛的海滩却完全是由洁白细软的海沙构成? 而银屿岛为何是由珊瑚砂和礁石构成?与此同时,师生们还利用携带的4常数海水水质仪测定所取海水样品的温度、盐度、PH值和溶解氧含量,并记录取水点的经、纬度;师生们还乘坐玻璃船对海底珊瑚生长的现状与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对珊瑚生长和生存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了进行科学考察活动之外,师生们还在鸭公岛上参加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请18年坚持在海岛上艰苦创业、为绿化岛礁尽心竭力的三沙市鸭公岛居委会叶主任讲述西沙人艰苦卓绝奋斗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西沙群岛的天之蓝、海之阔、水之明、物之丰;感悟到对海洋生态保护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深远意义;也真正理解了科技俱乐部为增强同学们的海洋意识、海洋观念、海洋知识,感受蓝色海洋的开放与包容,增强同学们热爱祖国海疆的情感,为海洋科学探索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而竭尽全力、殚精竭虑组织本次南海西沙科考的目的。4天3夜海上、岛上的科考生活让同学们充分切身的体验到了海洋科研的严谨和不易;也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在晃动的船舱里、在珊瑚礁碎屑上、在细细的沙滩上不少同学追着、围着导师不断地提问和请教,师生们真正感受到“寓教于乐”海洋科研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师生们在海上和岛礁上进行科考的同时,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等人受三沙市政府的邀请,从海口飞赴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进行考察和调研,并与三沙市政府相关领导见面,就双方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工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探索。
2月8日上午,参加科考活动的全体师生安全顺利地乘船返回三亚港,本次活动的第三阶段随之展开,同学们顾不得航行旅途劳顿和考察活动的艰辛,以饱满的状态在4位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汇报的准备,不少同学夜以继日,工作到凌晨。2月9日上午在驻地报告厅举行了本次“海南西沙科学考察”科研实践活动汇报会,参加考察活动的同学们以海洋地质与地貌、海洋环境地球化学、海洋微生物、海洋遥感等4个方向为大组;同时在其中又分为若干小的科研课题进行汇报,整体有主题和总结、人人有汇报和表现, “从地质地貌探究海南与西沙群岛的沧海变迁”、“基于遥感的三亚湾城市化研究”、“昌化江近三十年入海口及沙洲变化时空分析”、“海水营养盐含量与相应海域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西沙群岛海域海水水质变化对珊瑚群落的影响”、“不同区域水体营养盐对海洋微生物的影响”、“三亚和永乐环礁周围的海水化学特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南海微生物的初探”…,同学们将9天的考察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图文并茂的PPT汇报,4名专家导师和3名带队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每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热情、中肯的点评,就深入分析、内容归类、具体量化、突出重点、野外研究中的团队配合、研究报告演讲时注意的事项等问题进行深入指导。汇报会上,向同学们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结合同学们9天的综合表现,选拔出金雪桐、高颢嘉、杜雨蓉、温煦等4位同学,向他们颁发了特别“突出专项奖”证书和奖品。
9天的南海西沙科考之旅虽然结束,但青少年科技实践的探索仍将继续进行。同学们在畅谈自己的感悟时表示,从美丽西沙之旅既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难忘的南海西沙科考之旅是对自己价值观的一次考验;辛苦是需要珍惜的、是有回报的;细节决定成败;科学需要传承;本次活动打开了科学视野,打开视野比学习本身重要;向导师们致敬、向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的老师们致敬。活动的领队教师用“感谢、回顾、思考”三个字词对本次科考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总结。
在科技俱乐部的精心安排和努力之下,参与本次科考活动的全体师生身体健康,未出现任何伤病情况,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目标,师生们感受了祖国南海海疆的壮丽,感受了科学家们献身海洋科学的豪迈风采,体验了科研工作的精细和严谨,更是感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之,此次“海南西沙科学考察”科研实践活动为探索青少年进行海洋科学考察进行了成功和有益的首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