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201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迎新春导师座谈会

时间:2018-01-17来源:作者:

  2018年1月14日下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2018年迎新春导师座谈会。王乃彦院士、匡廷云院士、黎乐民院士等三位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遗传所等51个学术指导中心近60位导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副主任王乃彦院士主持会议。

  导师们首先观看了“足迹 – 2017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工作回顾”视频;之后,周琳秘书长作《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科技俱乐部已走过18个春秋,克服万难,风雨无阻,在各委员单位、科技导师、基地校的鼎立支持下,坚持培育青少年科技幼苗健康成长。报告中周琳秘书长从基础性工作、拓展性工作和思考性工作总结了2017年俱乐部的工作体系;并从人才选拔、精英培养、追踪调查、发现培养等四方面展望了未来规划。
当前,国家对早期人才培养更多的关注,科技俱乐部也在探讨新的改革,而这其中科技导师的指导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在周琳秘书长做完年度报告之后,导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今后科技俱乐部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
黎乐民院士在发言中指出,要追踪近20年来俱乐部里面的人才、强才,总结过去和展望将来要并重;现在有很好的政策引导,要找出好的榜样,在青少年里面成为一个科技的延伸。

  匡廷云院士强调要扩大“大手”的规模;科学名家讲座应该在重要领域的科学前沿、当今科技发展的高新技术和科学家的献身精神诸方面有所体现;可以考虑把科技俱乐部的作用和影响逐步扩大到全国。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邓希贤教授指出,科学是智慧的游戏,创新是变革的游戏,要分为不同的层次,精英要从自己基础里面孵化出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指出,学生必须有科技创新的意识,有这种热切的投入,从小就有这个意识,科学培养要从小有这种环境的培养,评价环节要考虑有没有热情、有没有毅力,有没有责任性这些环节,评价一个学生是全面的,学生应具备综合的素质;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强调导师是提供平台,给予学生点拨或者帮助,导师要顺着中学生的思维让他提出来感兴趣的事物;北师大数学学院刘来福教授强调在目前环境下,准确定位科技俱乐部的位置很重要,科技俱乐部指导力量很强,导师尽职尽责,这种资源不能浪费;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红章研究员强调科技俱乐部近20年来这种稳定的做实事的精神不能丢,要保持和发扬下去;中科院微生物所黄力研究员指出,201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 ,目前多种项目处于互相协调的态势,会员选拔的方式应该尽可能完善、量力而为,把最合适的学生引入到俱乐部里面来,根据现有力量尽可能地服务于精英,让精英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今年要做一些尝试,前移一点会员选拔机制方式,做点探讨,俱乐部还可以给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机会;北师大生命科学院魏群教授指出要杜绝科研实践活动中不诚实的行为,中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活动是在科学家身边经历和成长的一种熏陶。

(以下图片以发言顺序排列)


邓希贤导师            昌增益导师          韩金林导师
 
    王红旗导师         刘来福导师           黄力导师
 
李俊然导师           李克正导师          周红章导师
 
魏群导师             姜成英导师           李森导师
 
闫桂英导师           顾晨导师              龚龑导师

  最后,王乃彦院士做总结发言,他指出,俱乐部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面,扎扎实实艰苦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做到今天很不容易,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要总结经验,这是财富,王绶琯先生的想法就是怎么样摸索出一条培养创新人才一种有效途径,这种科学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条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熏陶;可以考虑实验室的资源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通过活动培养同学强烈的追求科学的精神。

  导师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18位导师争先恐后的发言,院士和导师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大手”拉“小手”让科学精神延续、传承。相信有了这些科学家的引领,借助科技俱乐部成立20年的契机进行梳理和总结,俱乐部的事业会发展的更稳更好。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