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主题讲座

时间:2017-12-19来源:作者:

  2017年12月1日,由北京四中璞瑅学校综合教研组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北京四中璞提学校一楼多功能厅举办的科技节系列主题讲座拉开序幕。邀请到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北京市特级教师周又红老师来到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为师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此次讲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理解创新意义,掌握发明类型,设计研究方法。

  周又红老师是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地球奖,全国十佳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北京市劳模,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

  在第一部分“理解创新意义”中,第一句话便是“科技创新应当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一般人怎么能成为科学家?”不!我们应该发现自己,并相信自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发现自己呢?这里有一个让你明白的案例:美国杰弗逊大厦,年久失修,表面斑驳陈旧,且清洁剂对建筑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且该大厦被清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而解决问题最终的办法,竟是拉上窗帘!当时的工作人员得到  解决办法前抛出了很多疑问:
  为什么每天要清洗呢?
  有大量鸟粪。
  为什么有这么多鸟粪呢?
  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
  为什么这里会聚集很多燕子呢?
  这里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
  为什么这里蜘蛛特别多呢?
  墙上有蜘蛛爱吃的飞虫。
  为什么飞虫特别多呢?
  这里的尘埃适合繁殖。
  为什么这里的尘埃适合繁殖呢?
  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独特的刺激效果致使飞虫繁殖快。
  于是,他们拉上了窗帘。结果,杰弗逊大厦至今完好。
  人的左脑理性,右脑感性。人类所有的创新能力都来自于右脑。那么,谁能成为科学家?他们为什么可以成为科学家?很多时候,人脑都会闪出“科研火花”,而这些“科研火花”都会过一会就忘记了,所以,我们要接续一闪而过的“科研火花”。

  通过第二部分“掌握发明类型”我们知道了创新的含义是: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基础上再去发现,发明一些新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创新!


  做出新的——发现   提出新的——见解
  开拓新的——领域   解决新的——问题
  创造新的——事物   运用新的——方法


  而通过这些,我们也知道了我们做的到底是不是发明!难做不一定是发明,简易也不一定不是发明。有些东西,只是模仿与重复前面的物品。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出发明呢?
  我们可以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方便使用的东西,并给它“加工”称方便使用的,我们可以利用窍门。比如,刷墙时,蘸颜料总会蘸多,一位同学,便把刷子做成空心的,刷子蘸多了颜料,就可以往里面流,如果刷子上没有了颜料,还可以把刷子倒过来,让里面的颜料重新浸满刷子。又方便,又实用。并且这个就是个发明!我们还可以把生活中的物品,拼一拼,凑一凑,成为一个新的物品,这不也是发明吗?比如,某学生看环卫工人扫地时,扫帚不能把嵌在砖缝,下水道里的东西扫出来,于是发明了扫帚加镊子,把扫帚的把变成镊子,这个发明也很简易,又实用!

     在第三部分“设计研究方法”中,证明,光凭一双巧手,和决心是不行的,还要有方法。很多公司的商品卖不出去,或卖得很好都与方法有关。有的牙膏公司把牙膏口改成长方形,既减少了直接浪费,又减少了间接浪费,还可以提升使用愉悦感。有的牙膏公司更聪明,不改变牙膏口的形状。但改变了牙膏口的直径。这样,买牙膏的人每天还是按照每天刷牙时挤出来的原来的量,但是因为牙膏口变大,很快就用完了,牙膏很快就可以卖出去。所以证明了方法很重要!
我们要不断突破自己,不能脚下生根。你能行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信念;你能攀登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意志;你若知道前进的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次的科技节,大家都收获颇多!此次讲座让同学们与科学家零距离的接触,学习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拓宽了视野,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探究科学的热情。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