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200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启动交流会

时间:2008-01-21来源:youthclub作者:

  为使新一届基地学校学生会员充分了解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的“科研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指导思想,在2008年寒假即将来临之际,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于2008年1月6日,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报告厅召开了“200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启动交流会”。

  俱乐部周琳秘书长主持了会议,主任王绶琯院士在会上就“科研实践活动”的概况、宗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此外,活动还邀请到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术指导中心--北京大学化学院稀土化学分析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严纯华教授、卫生部老年病研究所杨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许亦农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的田荷珍教授和人大附中科技教师范克科老师以及往届会员马鑫(原北京四中学生,现就读北京大学)、严丰(原人大附中学生,现就读清华大学)、杨奕(汇文中学在读学生)三位同学,他们通过自己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从不同角度谈及了自己的心得并将收获的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

  王绶琯院士以华罗庚与熊庆来的故事引入,说明俱乐部的“科研实践活动”就是为有志于科学的优秀高中生搭起与科学家之间联系的桥梁,希望喜爱科学的中学生通过这项活动的帮助,能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发现其科学的潜质,从而起到“引入”的作用。王老还强调,俱乐部的“科研实践活动”不提倡应赛教育,而是为了“求师交友”。

俱乐部主任王绶琯院士介绍”科研实践”活动的概况及目的

  严纯华研究员通过多年指导学生活动的经验,以“科学研究的动力是什么?”这一问题开头,告诫同学们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首先必须排除的是功利心,并揭示出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寻本追根的创新活动。同时,他还提到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自己的所能、所长结合到一起;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研究笔记与研究记录的时实性和真实性。

北京大学化学院稀土化学分析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严纯华教授

  杨泽研究员以“如何作好准备开展科学研究?”为题,从“如何做好开展科学研究的准备?”、“进入实验室后应该怎么办?”和“如何在科研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三个方面向新一届学生会员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他提到,做科研首先要有善于发现习以为常事件中的不同,其次要有正确的态度,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配合性和独立性,并能突破自己的思维束缚。

卫生部老年病研究所  杨泽教授

  许亦农研究员用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的实例,就中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分别从“科技活动信息的获得”、“确定学科”、“与导师接触,确定课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课题总结”六个方面,与在座的师生们共同分享了“指导中学生科研活动的几点体会”。他指出,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不能得到保证。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亦农研究员

  范克科老师以身边学生为例,谈及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与受益。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在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时,做好与导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在做科研实践活动时,一方面要熟悉实验情况,勤看勤问;另一方面大量阅读参考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少走许多弯路。

人大附中科技老师范克科在会上发言

  马鑫、严丰、杨亦三位同学也通过不同的视角向新学生会员们介绍了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喜悦。他们谈到在做科研时,首先要从科学研究的思路上入手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其次应具备浓厚的背景知识,最后还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人力及设备资源。在他们的收获中也分别提及: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阅读、使用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与整个团队合作的能力……

马鑫同学(原北京四中学生,现就读北京大学)

严丰同学(原人大附中学生,现就读清华大学)

杨奕同学(汇文中学在读学生)

  田荷珍教授在总结中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的目的,即在活动中能够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做科研的道理,也就是创造性、探索性地学习, 是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想、科学素养以及塑造他们的科学人格。俱乐部正是给爱好科技的同学们提供了参与科研的机会,使其了解科学探索的真谛。

俱乐部2008~2009进所学生会员认真聆听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的田荷珍教授作总结发言

  此次启动交流会成功的召开,为新一届学生会员以正确的态度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使他们感受、体会到“科研实践活动”的内涵。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