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青少年科学讲坛
2008年9月7日,首次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青少科学讲坛在中国文献情报中心举行。这次活动是由俱乐部会员北京汇文中学李思然同学倡议发起的,它和以往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为同学们讲课的不是导师,而是俱乐部的老会员们。活动上下午各一场,共计近200名基地校师生参加了此活动,俱乐部秘书长周琳老师也应邀参加并讲话。
这次活动的主讲人有5位俱乐部会员,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校十一学校的顾雅婷、李蔚、北京八十中的王满强、一零一中的王昊昱及汇文中学的李思然同学。
十一学校顾雅婷(左)、李蔚(右)做讲座
王昊昱、王满强、李思然(从左至右)做讲座
首先顾雅婷同学以《死亡的礼赞》为题,为同学们介绍了生物化学概况、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水稻)、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李蔚带来的题目是《寻找生命的密码》,她主要介绍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同时也为同学们讲述了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所经历的快乐与痛苦。王满强和王昊昱
以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所作的课题《土壤生态学与保护性耕作》为同学们做了讲演。最后,李思然同学从生态水文学概述、流域水循环与生态需水、SPAC水分过程研究等方面做了《流动的艺术?初识生态水文》的讲座并提出了两点经验,一是实践过程中摆正心态,获得知识快乐,知道自己无知更快乐;二是科研友谊的建立很重要,科研不是一个人,有团队、交流、良师益友的科研才是正确的。他们的讲解沉稳清晰、脉络分明、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同学们提问积极踊跃
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听到了自己感兴趣学科的知识,还获取了学哥学姐们的宝贵经验,对有志于科研的同学们来讲,这些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同学们也都积极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问题涉及面广,专业性也很强,他们不仅问到了这些知识的关键点,也问到了他们在做课题时的思考方式及做科研的方法。
最后,周琳老师为会议做总结性发言,她强调做科研首先的条件是兴趣,有了兴趣,才有激情、有毅力、能够坚持,要把思考变成习惯,机遇属于有头脑、有毅力的人。俱乐部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求师交友、体验科研”的平台,重点是以科研过程为载体培养同学们综合能力与科学素质,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切忌急功近利。她以袁隆平和牛顿等科学大家的例子告诉同学们,学习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最重要。最后,周老师把一句话送给了同学们“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希望同学们可以以此为鉴,在科学的道路上走的长远。
这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也让他们更加了解了科技俱乐部的科研实践活动。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使更多的会员和同学参与进来,从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