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校园科普活动”人大附中课题新学期开讲
2008年9月,时值新学期开始。“校园科普活动”作为人大附中的必修课排入课表,已于9月初全面启动。目前,人大附中的张冬梅、胡展翅、韦小宁及孙欣四位老师分别就基本成熟的三个“校园科普活动”课题??“我们的草原怎么了?(以下简称“草原”)”、“该给‘地球退烧’了!”和“从SARS到禽流感”已进行了两次活动(共进行了四节课)。俱乐部主任王绶琯院士和周琳秘书长分别就张冬梅老师的讲题进行了观摩。
张冬梅老师在做导引报告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后排有俱乐部主任王院士、周老师及十二中的三位老师)
前两节课上(第一次活动),张老师首先以“科技奥运”为契机,介绍了科技的无处不在。之后又以“同学们是否参加过科普活动?”这一问题为引,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科普的认知。接下来用“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这四句精练的话,揭示出“校园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自己掌握,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成就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习惯、理解科学的能力和关心科学的感情”这样的效果。通过这两节课,张老师除了让同学们了解“校园科普活动”外,还介绍了本学期该项活动的计划,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现场分组,并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在讲台上做“小组宣言”,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兴趣、热情与积极性。最后,还以“俱乐部2008年锡林浩特草原生态考察”的活动短片作为结尾,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草原曾经的美及被破坏后的无奈。第二次活动上,除俱乐部主任王院士和秘书长周老师外,俱乐部基地学校北京十二中的三位老师也“慕名”前来学习。张老师利用第三、四节课对“草原”课题进行了全面讲演。
人大附中“校园科普活动”团组与王院士、罗校长
这样的活动形式得到了俱乐部主任王院士和周琳老师的认可。在第一次活动后与四位老师的交流、座谈上,王老、周老师除表示肯定外,还提出了更大期望。王老提到:科学素质是需要熏陶的,营造科学气氛就是熏陶,希望人大附中除做已成熟的课题外,能拿出一部分精力开展不同课题,这样在校园内有了“校园科普活动”的气氛,学生们的素质才得以被熏陶。
王院士、周老师与授课老师交流
周琳老师在讲话中,首先对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她提出:为避免少走弯路,老师们在做“校园科普活动”实验课题时要及时与王老多沟通,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王老交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同时,希望老师之间能经常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共同努力将“校园科普活动”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