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2016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暑期科研实践活动培训简报

时间:2016-07-18来源:作者:

  2016年7月9日至11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暑期科研实践活动培训。来自全市18所科技俱乐部基地校的在中期双向调查中表现优秀的36位同学参加了培训,这是继去年科技俱乐部成功举办首次暑期培训后的第二次活动。


集体合影

  在培训的开营仪式上,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的,旨在通过微课题为载体体验过程,通过培训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自主能动性、科研方法、团队合作、及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俱乐部以同学们为本,把王绶琯院士提出的科技俱乐部工作要作精细的思路落在实处。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次机会、注重并享受过程,锻炼能力,走入科学社会。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发言

  昌增益教授代表导师团队为能第二次接受同学们进行培训而感到非常高兴,他指出,这次培训是多环节的探索性活动,同学们要自己设计、思考、动手作、分析数据,不期望一定成功;但要充分参与,每个环节都有积极思考,认真对待,科研是脑体结合的活儿,要报告自己的工作,交流能力很重要,要与实验室导师们作朋友,进入大学前多了解相关学科,认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设计今后的路,要有兴趣和计划,面临机会也面临挑战,活动中要有主动性和安全意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科学实验室昌增益教授发言

  培训之前,实验室导师已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发送了相关背景材料。培训活动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实验判别不同品牌、价位的益生菌乳制品和传统的乳制品牛奶和酸奶之间蛋白质含量与组成有什么差别?说明市售不同品牌、价格的益生菌乳制品中的益生菌是否具有足够达到其宣传所称的活性?来卓元导师在进行培训安排和布置工作时强调,要服从导师安排、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抱着认真的态度参与活动,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要多体验各种意外和失败,要坚持、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科学实验室导师代表来卓远发言

  本次活动同学们被分为6组。实验室的来卓元、赵吉梅、王研、刘佳峰、余家钰、刘洋6位导师分别担任各组指导教师。第一天,同学介绍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导师示范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要领,向同学们传授自己在实验中积累的经验。第二天,同学们按组进行自主实验,导师们成为“旁观者”,只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和引导。第三天同学们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整理汇报材料,各组的导师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导师的指导后,就“益生菌饮料、酸奶与牛奶蛋白质含量与组成的差异及益生菌活性的比较”为主题,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导师们对每组的汇报都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导师们对大多数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严谨规范、态度认真、实验构思较好、参与度高等给予了充分肯定。综合出勤情况、活动态度、活动表现与汇报的效果,成君宜、乔玥涵、宋佳铭、张之恒、张哲伦、韩昱苏、王乐怡等8位同学被评选为本次活动的优秀学员。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 


分组做汇报


全体导师与优秀学员合影

  昌增益教授从专业方面详尽总结了6个组的课题汇报,之后,他强调各组各有特色,大家要相互学习。创新是一种意识,要批判性的接受知识,要敢于质疑,不随波逐流,不怕失败,通过本次活动学习变得更主动、做事更有兴趣。相信同学们在俱乐部的经历会终生受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科学实验室昌增益教授总结发言

  李京燕老师和周琳秘书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践了俱乐部走进科学社会、求师交友的宗旨,接受了科学熏陶,达到了预期目标。请同学们反思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体会2个关键词“珍惜”和“感恩”,昌老师的团队是第二次进行指导,把去年的经验总结成新的思考,细节想的更加周全,为了同学们的培训,昌老师的团队提前2个月进行筹划、3天暂停自己的课题,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向同学们示范了什么是珍惜。认真、全力以赴去做事,科学是优雅的工作,同学们幸运的与优雅的科学家在一起工作,提升自己的智力、修养自己的气质,通过在科学家身边工作成长自己的情怀。经历会给予人记忆,把这份经历、智力、情怀化为责任,懂得感恩,承担起明天的重担。


北京四中李京燕老师做总结发言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发言

  参加这次培训活动的同学们受益匪浅,是一次自主学习能力的宝贵体验。他们会把这次活动作为科研实践的新起点,结合各自的课题,在暑期中主动与导师联系,更好的进行课题研究。通过科研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