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2014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评议活动简报

时间:2014-10-23来源:作者:

  10月18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人大附中举办了2014年“科研实践”评议活动终评答辩会。中国科学院周德进局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楼伟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周立军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陈红娟处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林利琴处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服务处王松光处长、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张晓虎主任等领导出席了此次评议会。同时,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委员会主任王绶琯院士、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乃彦院士及关心和热衷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技教育的周立伟院士、匡廷云院士、黎乐民院士、朱邦芬院士和以及来自北大、清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的教授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植物所、动物所、力学所、化学所、遗传所、微生物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所的50位专家评委出席了此次评议活动。本次评议活动由评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乃彦院士主持。


王乃彦院士主持

  “科研实践”评议活动经过前期的征集、初评、书面评议、整理资料的四个阶段,本次答辩评议会是此项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前期四个阶段涉及专家61人次左右,今年共有20个评议项目24人通过“书面评议”来参加最终的评议活动。项目涉及生命科学、数学、天文、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等10大学科,学生分别来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学校和北京市科协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十一所学校。


王绶琯院士讲话

  王绶琯院士在评议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举办此次评议活动的目的,他说,“科研实践活动”是志愿者提出的一项有关科学人才培养的实验。通过这次活动后已能明确显出科学禀赋和志趣的学生能够“被发现”。 在整个过程中,论文创作和专家评审两个阶段紧密衔接。专家评审是学生的论文创作经过由导师负责的评议之后的高一层次的评议。评审委员会由多位高造诣的科学家组成。评审对象是由导师和学生所在学校共同推荐的优秀学生。评议的目的有三个:(一)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挥科学禀赋、“发现自我”、“走进科学”;(二)发现这些学生中潜在的杰出科学人才;(三)帮助检验本届“科研实践活动”的工作效果。评议以学生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这种答辩方式同时可以视为是评委们给学生们上的本届“科研实践活动”的最后一节课,进一步帮助他们认识科研、发现自我、走进(或走近)科学。也可以说是,评审会总结了“科研实践活动”实验的第一部分,即帮助有志于科学的高中学生“发现自我”走进(或走近)科学。这个实验的第二部分,即早期发现潜在的杰出科学人才,同样是评审会需要总结的重点。为此在评审中采用了考察学生科学禀赋的答辩方式。


周立伟院士

 
匡廷云院士


黎乐民院士


朱邦芬院士

  本次评议活动公正、公开、公平的反映出了参评的所有学生的水平、能力等综合素质。很多学生在感想中提到,在评议活动中,能体会到专家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既深入又细致,足以引发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开拓思维。院士及专家们的引导和帮助尽显对学生们的关心与爱护。


北京二中刘佳琪同学在答辩

 
人大附中陶安同学在答辩


北京十二中宋欣珂同学在答辩

 
北京二中肖剑桥同学在答辩

 
北京三十五中张天放同学在答辩

  一位同学在评议会后的感想中提到:我认真地思考了每一位专家的意见和看法,认识到专家们希望可以启发我关注每一细微之处,不遗漏任何问题。不仅仅是项目所涉及的专业,还有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科研人。虽然论文早已完成,但是我只是一个初步涉入科研活动的学生,才刚刚开始,离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这次评议会的经历,会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变得更踏实,更谦逊,更细致,更加完善。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