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庆祝王绶琯院士90华诞在京举行

时间:2013-01-17来源:作者:

  2013年1月1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庆祝王绶琯院士90华诞,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中科院王乃彦院士,北京大学化学院黎乐民院士,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夏强,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蒙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局长王长锐以及科技俱乐部8家委员单位委员、科技俱乐部基地学校校长、科技教师、科技俱乐部老会员等,近百人出席会议。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庆祝王绶琯院士90华诞在京举行

  北京市科协原常务副主席、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主任季延寿,主持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


季延寿主席

  与会人士在发言中指出,针对我国难出科学大师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科技人才的现状,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发出刺痛我们神经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科技与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开始探讨问题之所在,王绶琯院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99年,王绶琯院士联名60多位科学家,倡议并推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建立。十几年来,王绶琯院士与郑哲敏、王乃彦、匡廷云、林群、黎乐民、周立伟等一批院士与科学家为这项活动呕心沥血,团结了一批科研院所的科技导师、俱乐部基地学校科技教师在科技俱乐部的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


王绶琯院士
 
王乃彦院士

  会议对王绶琯院士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研讨,可归纳为如下3点:

  1.热情、眼光、一种精神和净化的心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代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中科院学部向王绶琯院士祝贺90寿辰。李静海说,王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事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后来,他又把全部精力倾注于科学教育、科学普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一个民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一种热情,需要眼光,也需要一种精神,更需要一个净化的心灵。


李静海院长

  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在发言中,将90高龄的王绶琯院士和科技俱乐部学生成员喻为“两拨90后”。她说,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再到“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王绶琯院士和一批科技专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做科研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了培养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


程东红书记

  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夏强说,十几年来,王老与众多院士专家在科学家与青少年中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根据不完整的统计,先后已有1500多名高中生参加过科技俱乐部的活动,450人撰写了科研论文、考察报告或实验报告,总计有153个科研团组650多位科学家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发掘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科学苗子,如今,有的已成为科研一线骨干,有的已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这些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包括市科协在内的社会各方共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树立了典范。


夏强副主席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回忆了北京市教委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翱翔计划”中,接受王绶琯院士指导得到的教益。他说,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一颗明亮的星,就是王绶琯星。仰望星空,心向往之,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谢先生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我们爱戴先生,是因为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奠基者之一,中国涉电天文学关键研究和研究涉电天文学设备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我们感激先生,是因为先生作为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多年来积极倡导并率先垂范,为培养青少年殚精竭虑;我们崇敬先生,是因为先生的治学精神、奉献精神,以及深厚的人文修养,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了光辉榜样。


罗洁副主任

  2.令人赞叹的洞察力和前瞻视野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技导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黄力说,王老的科学教育思想有很多内涵,其中两点,从开始就对我有很大吸引力。第一,去功利化。要求学生进入俱乐部主要为求师交友,感悟科学,并不是以“应赛”为目标;第二,高度的科学性。俱乐部的培养方案缜密严谨,凝聚了王老对科学研究的感悟和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这样的培养思路和模式,体现了令人赞叹的洞察力和前瞻视野。在社会风气浮躁的今天,坚持这些理念和做法更显可贵。


黄力所长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技导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副院长昌增益说,科技俱乐部众多会员中,人大附中的洪玮哲是其中的一位。他说,“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2000年,正在读高一的他走进了我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由于他高中阶段在科研方面的出色表现,王老亲自推荐他进入清华大学。期间,我调入北京大学,他跟随我继续在北大实验室开展工作。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一般来说,博士生能发一篇这样的第一作者论文是足以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同时还参与发表了多篇其他学术论文。后来,洪玮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攻读博士研究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位教授曾专门给我来函,为没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