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14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技导师座谈会简报
7月20日下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多功能厅召开了2014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技导师座谈会。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学术指导中心导师、部分基地学校科技教师冒着酷暑赶到会场,共同探讨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如何继续发展、如何更好的为导师、科技教师和学生服务等问题。科技俱乐部的倡导者、91岁高龄的王绶琯院士、30余位导师和科技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座谈会由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主持。
王老讲话中提到,俱乐部自己本身定位是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的运营小团队,就是把有志于科学的高中学生,从学校推荐过来,介绍到我们国家优秀的科研团队当中去,通过大手拉小手,去“以科会友”、“求师交友”。俱乐部这个小分队就是要在中学发现人才,能够引导有科学潜质的高中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他还谈到,所谓的应试教育,过分功利性,确实做不到在科学领域里有所成就。真正成为一个科学家的话,还是得有志趣,我们要从学校尽可能的找到跟科学很有缘分的孩子,到导师那里,求师交友,即使没有研究出什么科研成果,但是能够引导他走进科学,引导他即使将来不做科学,也知道科学是怎么回事,通过“大手拉小手”,“以科会友”,在科技俱乐部经历一个“实战性演习”,更早地让中学生进入科学社会,这是我们俱乐部一直不变的宗旨。
研讨会上,导师们就如何选拔学员、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对学员进行基础科学素养培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俱乐部也向在座的老师们就俱乐部如何提高效益、如何进一步继续发展和创新等工作设想征集了意见。
参会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做了发言,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很多老师都提出了较好的建议,比如,向导师征集课题,学生也提出感兴趣的课题,根据共同的课题领域和方向进行选择,这样就实现了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有的老师还提到了具体的做法,在进所前,提前告知学生进所后的具体情况,要完成一个怎样的任务,在什么地方,需要付出多少时间,让学生心理有个准备;定期安排与导师交流对话的活动等。最后,导师们都表态将继续大力支持俱乐部,并表示愿意配合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
周琳秘书长做了总结发言,她指出,会后会汇总导师们的宝贵意见,形成俱乐部下一步的工作方案。今后要把“科研实践活动”做的更好,不仅通过科研,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影响中学生,刺激他们思考,把他们的兴趣开发出来,给予他们人格品质和科学方法的双重指导,是俱乐部的最大愿望,同时也达到了王老所说的“以科会友”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