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15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系列讲座之薛其坤院士报告会——追求极致,不负使命
2015年3月15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了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后的首场也是科技俱乐部1999年成立以来的第141场科学名家讲座,报告邀请到我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作题为“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说起”的科普报告。来自全市15所科技俱乐部基地校的200多名师生兴致勃勃的聆听了此次报告。周琳秘书长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薛其坤院士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薛院士从2013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则关于中国科学家率先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报道的视频开始了他的演讲。薛院士介绍说, 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美国科学家霍尔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发现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美国科学家崔琦和施特默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不同于量子霍尔效应,它不依赖于强磁场而由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产生。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薛院士用多个生动的生活事例为师生们展现了这种神奇效应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
薛其坤院士作报告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薛其坤院士用他生动鲜活的个人成长事例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追求极致、不负使命的求学和科研经历。
出生于山东省贫困而美丽的蒙阴县的薛院士受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事迹的影响,从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要当科学家的人生目标,然而,成长的经历并不平坦,两次考研失利,七年读研坎坷,在国外留学和工作期间,语言不通、每天早7点到晚11点的严苛作息、身在异国的孤单等,面对多种的困难、考验、不顺利的状况薛院士以常人难以忍受的毅力坚持了十多年。就是在这种充满坎坷和艰难的生活、学校和工作中,薛院士把勤奋变成了习惯,坚持目标、对未来生活充满极大信心、对物理学始终充满激情和梦想,同时他学会了做国际一流的科研,养成了吃苦耐劳、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并把这种习惯带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用自己的激情和坚持感染着他的团队,在最近的4年间,薛其坤院士和他的团队测试了1000多个样本,克服重重障碍,在极其严格的实验要求下完成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相关实验。这项研究成果的长远意义在于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进程。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评价这项科研成果时说,这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第一次做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成绩。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薛院士精彩的报告和充满故事性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吸引了在场的师生们,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不少同学纷纷向薛院士提出了自己思考或感兴趣的问题,不少问题很专业,反映出同学们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关注和深入思考,薛院士耐心而通俗细致的一一为同学们做解答并不时给予同学们以鼓励,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时薛院士还向他们强调要自己学会把握机会,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宽阔的心怀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提醒同学们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自己的问题要靠自己来解决。
报告将要结束的时候薛院士用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鼓励在场的所有中学同学要志向高远、奋发努力,并祝愿同学们身心健康,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