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201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一带一路”新疆哈密古生物学科考科研实践活动

时间:2018-08-20来源:作者:
2018年7月13日至20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成功组织了“‘一带一路’新疆哈密古生物学科考科研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中科院古脊椎所哈密科考基地、哈密院士专家工作站、哈密博物馆协办。来自北京四中、八中、十八中、北京汇文中学、人大附中、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河北临城中学等7所基地校的44名师生远赴新疆哈密进行了为期8天的科学考察活动。
 
    科技俱乐部自1999年以来已组织外出科考活动75次;组织中学生在夏季的戈壁荒漠开展多天的科考尚属首次,驻地与考察点之间开车单程需3个小时,戈壁滩自然条件恶劣、极度干燥、7月中旬空气温度接近40摄氏度、地表温度70摄氏度左右,为了考察和采样的需要每天师生们要在无遮无挡的戈壁滩上活动5-6小时。针对此次科考的艰苦环境和条件,科技俱乐部和古脊椎所的专家指导团队对考察计划进行了精心细致的设计,对考察活动进行了严谨周密的安排,从安全、业务、后勤、宣传等诸方面落实到人;考察之前对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行前动员、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并查阅哈密地区地质地貌、古生物、文化遗址遗存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次科考的专家指导团队阵容强大,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担任顾问,对科考活动进行多次的具体指导;古生物学家、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任本次考察的首席科学家,带领着由中科院古脊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14位研究员、博士后、高级实验师、化石修复专家、博/硕士组成的指导团队在8天的时间里全程陪同和指导师生们进行考察;哈密博物馆作为地方承办单位,在马迎霞馆长的带领和细致安排下倾全馆之力为本次考察活动提供了优异全面的人力、物力、后勤保障和协调安排,确保了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7月13日下午,在哈密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本次科考活动的开营式,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向导师们颁发聘书并向哈密博物馆颁授“科研实践学术指导中心”铜牌,这是科技俱乐部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第124个指导中心。马迎霞馆长致辞,欢迎科技俱乐部的师生们来美丽的新疆哈密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体验新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过程中享受乐趣、在实践中增长能力、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在探索中丰富自己。汪筱林研究员在发言中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亲身了解和参与野外科考研究过程、体验野外科考生活;在地质地貌、古生物考察中要有所发现;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做事;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要求真!享受野外科考的乐趣,不但在学识、眼界上有所收获而且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新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爱上新疆。考察活动执行领队李京燕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本次科考这个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要善于观察、记录、提出问题,要求真、探索、质疑,活动要作细致,要开发潜能,增长智商、情商和责任感。周琳秘书长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20年前王绶琯院士和60多位科学家在倡导建立科技俱乐部时就是希望为学有余力、热爱科学的中学生提供平台和机遇,而机遇往往眷顾有准备的人;在科考中要主动,以科会友;活动中要多思,观察发现思考,全身心投入。
 
 
    本次考察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师生们在魔鬼城进行了野外地质古生物考察,体验戈壁气候环境,了解和亲身体验野外考察、化石发现和科学采集等古生物学研究过程,探索该地区古生物分布埋藏规律及认知各种地质地貌特征;在大海道雅丹核心区域考察了雅丹地貌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及陆相地层形成及各种沉积地质现象。考察了叠加在雅丹地貌之上的艾斯克霞尔古城遗存,分析探索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考察了位于五堡乡的距今3200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古墓群,了解青铜时代的文化以及新疆民族起源与发展;考察了拉甫却克汉-唐古城遗址,大漠临风,触摸汉唐古城曾经的辉煌,了解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营建技艺和聚落空间形态。穿越天山,在巴里坤草原参观西北大学东天山红山口考古发掘现场,对古代游牧民族居住遗迹、墓葬、祭台进行实地探查,体验中国古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在古称“蒲类海”的巴里坤湖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和湖中的芒硝、水生物卤虫等自然资源情况;遥想当年东汉朝廷派遣假司马班超在此大败匈奴的壮举。考察中还参观了哈密博物馆;参观哈密木卡姆艺术中心,观看哈密木卡姆表演,了解哈密少数民族风俗和艺术。
 
    7月19日同学们顾不得多日旅途劳顿和考察活动的艰辛,以饱满的状态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汇报的准备,不少同学夜以继日,工作到凌晨。7月20日上午在哈密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了本次科考科研实践活动汇报总结会,30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10个小组分别以《哈密翼龙及其蛋化石的形态学观察》、《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埋藏学特征及其生活地质环境》、《哈密翼龙化石及其遗址保护和科学利用探讨》、《雅丹地貌形成原因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对比分析》、《哈密地区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保护》、《根据魔鬼城东侧剖面简单分析湖泊风暴的真实性》等课题进行汇报。同学们将8天的考察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图文并茂的PPT汇报,专家导师们对每组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热情、中肯的点评,就野外考察中材料的收集、对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报告演讲时注意的事项等问题进行深入指导;对参加科考活动同学们的学习观察探索的精神和提出自己的思考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可以把项目继续做下去,通过这次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兴趣。
  
 
    总结会上,向全体同学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结合8天的综合表现和汇报会上的表现,4位同学获得“博学求真”奖、5位同学获得“勤学好问”奖、4位同学获得“团队协作”奖。
 
    8天的新疆哈密科考之旅虽然结束,但青少年科技实践的探索仍将继续进行。同学们在畅谈自己的感悟时表示,本次科考除了学到了许多野外考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之外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懂得了感恩,感谢俱乐部给予机会,让更多青少年能够亲身接触并热爱科学;科学家们的言传身教诠释着对科学的热情,感受到科学家对事业忘我的执著和热爱、孜孜不倦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总结是新起点的开始,要珍藏好这段难忘的经历,要反思、总结和积累;科学需要传承,要认真阅读大自然这本神奇的无字书。 
 
    在科技俱乐部和专家团队的精心安排和努力之下,参与本次科考活动的全体师生经受住了酷热戈壁恶劣环境的考验,身体健康,未出现任何伤病情况,完成了全部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不如名人指路,本次科考同学们跟随科研导师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炙热的戈壁,感受荒漠的广阔苍凉和磅礴气势,亲身体会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乐趣和价值。科技俱乐部作为科研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忠实的执行着王绶琯院士“走进科学社会、体验科研、求师交友”的宗旨和理念,带领学有余力、热爱科学的同学们体验科研,近20年的事实说明参加这样活动的同学们受益匪浅,相信他们有了这段身临其境的难忘经历,定会切身感到人生就像那荒漠中一往无前的路,要不断的探索正确的方向,经历颠簸,才能向前延伸;也像那茫茫戈壁上的座座雅丹,要经历不断的风蚀历练,才能雕刻出丰富精彩的人生塑像。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