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18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讲座----席振峰院士
2018年12月9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 “博雅讲席教授”,做题为“科学研究中的协同效应与深?新?信”的报告。这场报告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今年的收官之作,也是自举办以来的第180场报告。来自北京四中、八中、十八中、80中、161中、166中、实验中学、北京中学等全市19所科技俱乐部基地校的200余名师生们一起聆听了此次报告。
在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席振峰院士从自己科研团队的logo介绍开始引入主题,用形象生动的形式通过实验室Logo的介绍,把实验室的文化、管理还有他对现代化学,合成科学的一些想法跟大家进行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他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生活中对协同效应的感悟。
席振峰院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6-1997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曾任任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高选择性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深入研究活性金属有机中间体和反应机理,追求的长期目标是发现金属促进的化学键的选择性切断与重组反应规律,探索新一代物质转化的途径。提出并坚持以“协同效应”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研究思路,在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的发现与发展,路易斯酸促进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以及金属活性中心与有机配体或者底物的“协同效应”方面努力开展了工作。
在本次报告第一部分中席院士首先强调的就是独特。他认为从做人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方向,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我们要有独特的选题,做有特色的科学研究。第二,他认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是创造新物质的科学。而新物质的创造要靠扎实的基础和知难而上不忘初心的意志。同时这其中关键的一环还需要有协同性。在化学研究中,所有新键的生成都是旧键的断裂协同的过程。他还通过学科实验的例子说明了在人才管理、培养和利用上同样需要协同效应。要珍惜机会,相互支持,广泛的相互学习。第三,介绍了合成科学的新现状和现代社会对合成科学的新要求。指出现代社会对合成科学的过程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更绿色。强调了绿色环保意识在科学研究中人格的培养重要作用。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关键词是选择性,如何利用惰性的化学键是解决将来科学发展能源、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报告的第二部分席院士通过对“双金属有机试剂”分子试的解读,重点介绍了他的团队在科研过程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不言放弃,坚守初心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和重点提问,使同学们了解到了如何把一个项目做好,做独特,做深做透。指出最关键的是对科学研究要投入深厚的情感。正像他在此次活动中为大家的题词一样, 要“有斗志,有激情,善交流”。报告的最后,席院士通过对“深?新?信”三个字两种不同顺序安排的解读,殷切的希望广大同学要有自信和充满信心,保持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和科学探索的欲望。勇于创新,深入踏实学习和研究科学知识。最后席院士以他提出的问题,也是给同学们留下的作业——“惰性化学键的活化与应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资源、能源、健康有什么重要的关系”结束了他的报告。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室外初冬的寒风依然凛冽,报告大厅内大家与院士交流的氛围却异常热烈。报告虽然已经结束,但与会师生依然就自己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如何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何保持一颗对化学学习的激情,要注意哪些细节”以及“如何在科研中走出困境,享受乐趣”等等向主讲人提问。已经站着报告了近两个多小时的席院士,不顾劳累耐心的一一作答并和大家热烈的讨论。席院士热心科普关怀青少年之心让大家无不为之动容。相信他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有斗志,有激情,善交流”会深深的扎根在他们的心中并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
席振峰院士写给同学们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