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18—2019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清华大学物理系“科研实践活动”总结启动交流会简报
2018年12月23日上午,“2018-2019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清华大学物理系‘科研实践活动’总结启动交流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成功举办。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出席本次会议并进行总结讲话。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导师及俱乐部17所基地校的新老会员、基地校科技教师、家长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在活动仪式上首先讲话,她指出,科技俱乐部与清华物理系的合作已近9年,出了不少优秀学生,达到了俱乐部“科研实践”的目的,实践和数据证明这种有益的探索与试验是成功的,是朱邦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导师们大力、无私支持的结果,感谢朱院士和各位导师,俱乐部活动已走过近20年,与清华物理系的合作已近9年,引导同学们走科学之路,很值得总结,若没有这么多位导师的无私坚持是不会走到今天;对于喜欢物理的同学们而言,机会难得,是不寻常的经历,要体验过程,不要太功利,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要轻易放弃,保持兴趣,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要主动参与,珍惜机会,活动中要尊重导师。
已在清华物理系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一年时间的兰尧丰、杨肇宸、陈泓铭3位老学员进行了总结汇报,与大家分享了通过科研收获坚持的品质、提升学习效率的收获体会和体验做科研的迷茫困惑、收获成果时的兴奋喜悦,他们提醒新学员们要善用发散思维,避免从众心理、权威心理,要知行合一,多措并举,筑牢基础,不轻视小问题,从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入手;做好实验记录,细节决定成败;多与导师沟通、多留心,相信自己的项目,坚定自己的研究价值,多看、多问,保持快乐。
赵宇飞、何牧2位同学代表新学员发言,感谢科技俱乐部、清华物理系提供难得的机会,走进高校实验室,体验真正的科研过程、感受物理无穷的魅力,他们表示,走创新路,圆科技梦,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热爱科学的初心,自主寻找兴趣点,怀着对科技俱乐部、清华物理系和所在学校的感恩之心,锲而不舍。
参会的多位清华物理系导师畅谈了各自的辅导经验,表示会继续努力为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机会,使其得到扩展和提升;并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热情中肯的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课题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要仅仅想着做高大上的课题,不能太功利!自己主动性的发挥,自己的贡献,要注意创新性、自主性,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实践的机会,经历宝贵,要珍惜机会,理解前人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对科学有兴趣追求,多动手;物理系作此事业已近10年,应该进行总结,进行课题汇编,在此基础上与中学配合选拔学生。
朱邦芬院士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清华物理系与科技俱乐部合作做此项事业已近10年,要总结,意义在哪,把思路弄清楚,培养人才要不拘一格,不要一刀切,人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是千差万别的,教育不能仅是一种模式,目前各种青少年科学培养计划是现行教育主体形式的有益和必要补充,作为中学生首先要把学业做好,不要本末倒置;学生各有特点,如何根据特长,发挥特长,要有亮点,把特点做好,比别人做的好,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切合日常生活,提出别人未想到的问题,开动脑筋,多问为什么、多改进,要记录原始数据;要注重学术之道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是大问题,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时要实事求是的介绍,不要急功近利,不劳而获,对于高大上的课题,由于中学生缺少研究背景,不要期望值太高,要注意避免欲速不达的情况,要抵制学术不端,底线不可突破,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很多,要多动脑,主动多实践,坚持下去一定会出人才。
冬至后的户外严寒料峭;而清华物理系的报告厅里却是暖意融融,活动气氛热烈融洽,交流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2个小时,周琳秘书长满怀深情的寄语同学们,她希望老学员要总结活动收获和得到的启示,今天的交流会不是结束,要为下一步更好的活动作准备;而新学员要思考如何参与,要珍惜、主动和坚持,不要太功利,要从活动中得到收获,认真参与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