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1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老会员学术论坛简报
2019年4月21日下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 - 老会员学术论坛”第一场报告会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活动邀请俱乐部首批学生会员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丛欢研究员做“分子与药物”的科普报告并介绍自己的项目研究进展;北京化工大学黄雅钦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科技俱乐部老会员刘胤哲、马鑫参加了论坛。来自2018届、2019届对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感兴趣的俱乐部会员50余人参加活动。
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向会员们介绍了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情况,1999年由王绶琯院士首倡、60多位科学家签名倡议的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0年来俱乐部致力于在科学家与青少年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优良的科学环境熏陶,激发他们潜在的科学禀赋,为提高会员们的学术素养、拓展学术视野,搭建“以科会友”的平台,今天看来,当年科学家们提出的这些理念仍不过时,在这20年中,先后有2000余名中学生参与科技俱乐部的“科研实践”活动,目前已有不少人在国内外科研岗位工作并崭露头角,他们很想为俱乐部事业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老会员学术论坛是科技俱乐部成立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希望从俱乐部走出的老会员分享科研过程、成果、经验和乐趣;新会员能感受科学,碰撞学术思想火花,激发兴趣和创造智慧。
黄雅钦教授多年来一直作为科技俱乐部学术导师,她为能在第一届老会员学术论坛上作为主持人而感到荣幸,希望通过这项活动,新会员领略老会员的学术风采,科研事业从科技俱乐部起步,激发对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感兴趣的会员在“科研实践”中发现自我,提升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素养。
丛欢研究员的中学阶段就读于人大附中,1999年加入科技俱乐部,成为首批会员,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佐忠研究员指导下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因在科技活动中表现出色而荣获“银帆奖”,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作博士后,2015年作为“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回国,在中科院理化研究所开展独立工作,原创发展了蒽光二聚-解聚策略,取得创新性成果,实现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结构的大张力共轭大环分子的精准合成与超分子组装。丛欢研究员在本场报告中,引用大量生动事例介绍了有机化学在制药方面的作用并简要介绍了自己目前所进行的科研项目,阐述了化学创造更好物质、丰富人们生活的观点。他在演讲中,展示了20年前自己参加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的多幅珍贵照片,深情回顾了自己在俱乐部的经历;他表示,无论是20年前得到的机会还是今天自己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机会,都感谢科技俱乐部,感谢王绶琯院士。
丛欢研究员做完报告后,新会员们纷纷向这位学长提出自己的问题,丛欢研究员都做了耐心的回答;并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新会员们,俱乐部是一个平台、一种氛围,是难得的机会,要珍惜!要顺其自然,不要功利,作科研需要时间、会很累,但坚持作下去了,乐在其中,当有了灵感之时是幸福的;从小要树立危机意识,要培养创造性劳动的能力,争做在某个领域不可替代的有用之才。
黄雅钦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说,今天的首场学术论坛报告会举行的很成功,相信每位新会员都有收获、感想,一定被老会员的科研经历和科学精神所感动;要珍惜现在的机会,要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有更多的创新,希望在未来科技俱乐部的学术讲台上能够看到你们的身影,让科技俱乐部的事业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