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20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会议圆满举行
2020年1月11日上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办了2020年委员会会议。国家自然基金委高瑞平副主任、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张振威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项目主任贾龙、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创造教育分会秘书长沈俊、北京市科协刘晓勘副主席、中科院科学传播局马强处长、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刘然秘书长、中科院微生物所黄力研究员、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林志理事长、王重秘书长以及各基地校的校长、科技主任、科技老师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兰宏生副主任主持了本次会议。
(从左到右排序:刘然、黄力、高瑞平、兰宏生、张振威、刘晓勘、马强)
周琳秘书长作《201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总结》,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1999年至2019年科技俱乐部已成立20周年,2019年,科技俱乐部创始人王绶琯院士入选“2018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为积极支持王绶琯院士提议创建科技俱乐部联名发出倡议的61位科学家群体入选“2019北京榜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的大力支持下,隆重举行了“为明日杰出科学家创造机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周年回顾与展望”大会及其一系列活动;由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副主任王乃彦院士作为申请人的S55香山科学会议成功举办,首次研讨“青少年科学思想启迪和科研实践”议题。
周琳秘书长从2019年是俱乐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基础与常规工作、探索并实践王绶琯院士“精耕细作”战略、2020年工作要点等四方面向参会者进行了详细汇报。她特别向20年来一贯支持俱乐部事业的各委员单位以及各基地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阶段,与会者踊跃发言,多位委员单位的领导指出,在2019年,俱乐部开展了很多活泼、多样的活动,工作非常饱满;俱乐部20年一路走来确是不易,由一个倡议,最后变成一个有体系的、完整链条式的教育模式,是老科学家们为国家尽的责任和担当,是良心活儿。以青少年思维启迪为主题列入香山会议,既是工作努力的结果;也说明国家对这个重视。年轻一代在我们国家为2个百年目标奋斗过程中既是建设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圆梦人,一大批科研人员始终能够让学生的好奇心保持新鲜,始终能够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始终让他们探索想探索的事情,个性化表达、自由探索和交流。更深层次的塑造、刻画思想和精神,从对科学的爱好逐渐演变成为把科学当做一生的职业或追求。导师们毫无功利性带领学生科研实践,打磨学生的耐心,这种耐心是一生的气质和品位;也是一生成功的动力。科技俱乐部的目标是培养明日杰出科学家,杰出两个字首先是爱国的,既是好孩子又是红孩子,要有为国家担当的情怀,要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方法,今后围绕这方面要做的更扎实,香山会议探讨了很多青少年科普的理念、做法,交流经验,为俱乐部20年之后更上一个台阶起了很好的作用。王绶琯院士提出精耕细作的战略,俱乐部要把以往的经历好好梳理,理论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调整。这些委员单位的领导都表示,支持俱乐部事业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展她,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科技俱乐部的工作。
黄力研究员是参与俱乐部科研实践最早的学术导师之一,他在发言中说,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过程中要想办法注重科学精神的传递、科学文化的培育,科研实践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慢慢去熏陶、影响学生,潜移默化让他们感受科学精神是怎么回事,从小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科学道德和规范。不仅是教会他们做一个试验,完成一个小小的课题,更大的目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很好的科学精神。
(以上按照发言排序)
不少基地校的校领导、科技主任在发言中说,参加一年一度的委员会会议,为青少年科技培养的共同目标聚在一起感到很温暖,科学家们没有功利的培养青少年科研实践坚持了20年,非常不易,为能够在整个社会层面弘扬、肯定俱乐部这样一支科学家小分队而感到高兴,很受鼓舞、欣慰,对参与其中的每位科学家心怀深深的敬意。王绶琯院士对未来发展提了两点设想,特别有前瞻性,与当前整个教育改革发展方向非常契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和成长,让俱乐部优质好资源能够更加准确和有效的发挥效益。基地校发言者都强调,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注重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熏陶;内驱力与外驱力的配合要探讨,内驱力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外驱力即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有使命感,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科学家伟大之处就是为国家献身、为国家做贡献,要通过科研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为国家的这种责任感。学校要与科技俱乐部密切的结合,发现具有科学潜质、有浓厚科研兴趣、有志于科学的学生,要两方发力,共同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支撑。科学俱乐部本身也在创新发展,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把多方力量有机的结合,科学俱乐部20多年探索了非常好的机制,学校要充分的借鉴、使用好这个资源;也希望科技俱乐部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各基地校也都有很多资源,把这些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为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撑。从学校层面来讲,学生从被选拔参与科研实践之始,从选题、开题、后续科研实践等等,整个过程需要有老师具体负责。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科技教育依然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上按照发言排序)
兰宏生副主任作了总结发言,他动情的说,走过20年了,我本人作为一位全程经历者,现在回想起20年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想当初王绶琯院士考虑到当时中学生的情况,选择学有余力、热爱科学的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想的这么细致,现在回想起来令人感动;20年走过的路和取得的成绩不易,而王老的20周年纪念献辞充分体现了跟上时代的潮流的思路,令人敬佩。我们相信只要坚守初衷,把俱乐部事业做的更好,科技俱乐部这种民间志愿者组织会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认可和支持。
委员会会议进行了2个多小时,所有与会者相信,依靠科学家们的坚守初衷、依靠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依靠基地学校的努力和参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2020年定有新的成就和辉煌;定能实现王绶琯院士“坚持志愿初衷 守诚不渝,融入改革洪流 观念常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