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黑土地探索与发现科学追光之旅’
野外科考创新实践活动”成功举行
“2023年暑期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黑土地探索与发现科学追光之旅’野外科考创新实践活动”于2023年7月16-23日在黑龙江省成功举办。该活动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主办、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会协办,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依兰县委、依兰县政府、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作为活动的支持单位,共有来自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市丰台区璞瑅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的34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参与活动师生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与专家们合影
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的付碧宏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他在自己科研任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为本次活动作了大量细致的设计、精心的安排和周到的协调工作,并全程参与了考察活动的指导工作。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付碧宏研究员
7月16日下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
研究所徐娉婷书记、曾昭文所长、刘赢男副所长以及焉志远、朱世兵、黄庆阳、邓睿、谢立红等多位科学家参加了启动仪式,周琳秘书长、付碧宏研究员及研究所领导先后发言,他们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青少年创新与探索精神,创新青少年培养方式和科学素养教育实践形式,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黑土地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探索和体验黑龙江独特的陨石坑、火山、大江大河等自然景观、美学价值与绿色湿地生态环境,增强青少年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与情怀。科研实践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科学让我们获得光明,希望同学们在野外科考实践活动中增强主动性,珍惜机会,主动学习,做到五勤(眼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通过本次活动加深对丰富多彩、生态多样的黑龙江地区的科学认知。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曾绍文所长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刘赢男副所长
在8天的野外科考实践活动中,师生们先后考察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二个被科学钻探和矿物学研究所所证实的小行星撞击构造—依兰月牙形陨石坑地貌景观、松花江与牡丹江交汇处“泾渭分明”现象,并参观了依兰博物馆、吕厚民摄影艺术馆;特别考察了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在隋跃宇研究员的带领下认知黑土地、参观了自动化气象观测站、详细了解了东北黑土地代表性农作物的特性和相关知识以及多个长周期科研试验项目的成果;还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考察了火山地貌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参观了火山地质博物馆;最后,在哈尔滨考察了松花江太阳岛湿地。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焉志远研究员介绍帽儿山植物种类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邓睿讲解帽儿山植被生态多样性
考察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
考察依兰月牙形陨石坑地质遗迹的地貌景观及湿地的发育情况
考察依兰县松花江与牡丹江交汇处的“泾渭分明”现象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隋跃宇站长为师生讲解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赵勤研究员为师生们介绍气象站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王守宇老师为师生们讲解试验田中三种施肥方法
参观了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地质博物馆
除了每天白天丰富多样的科学考察活动之外,每天晚上导师们还与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付碧宏研究员、朱世兵研究员、刘赢男研究员还为同学们做了《科学追光之旅-多彩的东北、多样的生命》、《东北虎知识讲座》、 《陨石坑--地球表面的撞击构造》、 《丰富多彩的湿地》等四场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付碧宏 报告题目:《科学追光之旅-多彩的东北、多样的生命》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付碧宏 报告题目:《陨石坑--地球表面的撞击构造》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朱世兵 报告题目:《东北虎知识讲座》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赢男 报告题目:《丰富多彩的湿地》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京外地区的学术指导力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在本次活动中成为科技俱乐部的第168个学术指导中心,在揭牌仪式上还为刘赢男、焉志远、朱世兵、黄庆阳等4位研究员颁发了学术导师证书;另外,为拓展科技俱乐部的科技活动空间和范围,两个“科研实践活动基地”分别落户依兰博物馆和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地质博物馆。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周琳与付碧宏为此次活动四位专家导师颁发聘书
参与活动师生在依兰县博物馆的“科研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上的合影
参与活动师生们在五大连池“科研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上的合影
尽管本次活动地点多、旅途长、时间紧,但科研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始终是此次活动的重点,16位同学在事先了解相关课题研究方向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分为7个课题方向,大家在考察中有侧重地开展了实地观察、记录和梳理分析,在7月23日上午举行的考察活动总结会上,7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分别以《依兰陨石坑月牙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东北豹的保护》、 《“泾渭分明”奇观探索》、 《追寻黑土地之光 – 东北平原黑土地形成、退化与保护》、 《五大连池火山研究》、 《基于生物量法的帽儿山林场碳储量估算》、 《太阳岛湿地调研报告》为主题进行了汇报;付碧宏研究员就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了客观、耐心的点评。
依兰陨石坑的形成与地貌演化 (地球撞击构造探索组)
东北豹的保护(东北虎豹探索组)
松花江与牡丹江交汇处“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的形成机理及遥感解析 (“泾渭分明”奇观探索组)
东北平原黑土地的形成、退化与保护(黑土地探索组)
五大连池火山的形成与地貌演化 (第四纪火山探索组)
基于生物量分布数据计算帽儿山林场碳储量(森林碳汇探索组)
太阳岛湿地时序变化的遥感探测调研 (湿地探索组)
同学代表发言
科技教师代表发言
科技俱乐部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和带队教师颁发了“优秀学员奖”、“优秀教师奖”;经过导师评委和带队教师们共同的评审,刘昊哲、冯筝筝两位同学获得“勤学好问奖”;汪思齐、于力行两位同学获得“博学求真奖”;孟宪坤、魏子萁两位同学获得“团结协作奖”; 《五大连池火山研究》项目获得“最佳科研实践奖”、《太阳岛湿地调研报告》项目获得“最佳展示奖”。
勤学好问奖
博学求真奖
团结协作奖
最佳科研实践奖
最佳展示奖
科技俱乐部周琳秘书长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尽管准备时间较短,本次科研实践野外考察活动依然能高质量地顺利圆满完成,首先得益于付碧宏研究员付出的巨大努力,他在活动中的全程亲力亲为和指导,体现了科学家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和科普事业中“人生导师”、“学术灵魂”的作用;也得益于依兰县委、县政府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海伦农业实验站的各级领导、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协调和多方物质保障;得益于参加活动各学校带队教师们对同学们的倾心陪伴和关怀;得益于参加活动所有同学们的热情投入。 此次考察点多、考察旅程长达1500多公里、参与活动的同学年龄差异大,但同学们做到了五勤,跟随科研导师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广阔大美的龙江大地,亲身体会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乐趣和价值,感悟了做科学研究要坚守的道理。科技俱乐部秉持王绶琯院士“走进科学社会、体验科研、求师交友”的宗旨和理念,带领学有余力、热爱科学的同学们体验科研,相信同学们有了这段在东北黑土地上身临其境的难忘经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能继续自己的科学追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