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孙楠教授:《追忆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浅谈集成电路芯片》
9月2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科学名家讲座”报告会,清华大学教授孙楠报告的题目为《追忆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浅谈集成电路芯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1所基地学校近43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讲座”现场
孙楠教授做报告
孙楠教授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第二代科学家,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特聘专家。1996-2002年就读人大附中,1999年作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首届学生会员参加了“科研实践”活动,200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2011年入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并于2017年获终身教职,从2020年起在清华大学担任长聘教授。
孙楠教授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追忆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浅谈集成电路芯片”。
在第一部分“追忆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中,孙楠教授感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引导他们走上科研道路。他说,199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带领他们到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学习并做微科研的过程中,让他们得到了科研启蒙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科研启蒙。那时,他们有幸接触到一流天文学家,用肉眼看到不同颜色的星星,接触到可显示恒星演化过程的赫罗图,了解了从分子云到恒星的生命周期,还知道了中国宋代就有了关于超新星爆发的记载。不仅于此,那里的首席科学家还把60厘米口径望远镜存放室的钥匙交给他们,允许他们去操作……这让他们打开了视野,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和震动。
孙楠教授说他回到人大附中便创立天文社,并亲自当社长。他牢记周恩来总理早年所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简要介绍了他到海外求学、全职回国的经历。他说,“去美国不是为了享乐,而是去学习技术并把它们带回国……”
在第二部分“浅谈集成电路芯片”中,孙楠教授讲述了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研究的科学家们所走的是一条从科学发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跨越科研与产品之间的鸿沟也即死亡之谷”艰苦卓绝的科研道路。
那么,集成电路芯片究竟是什么?孙楠教授说,集成电路是指采用半导体工艺,将一个电路中所需要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连同它们间的导线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制作出来。集成电路芯片是产业链上下游相配合的系统性工程。芯片开发流程中,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不可或缺。
孙楠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其中,芯片设计是关键技术。芯片设计犹如建筑图纸,芯片设计的趋势是设计自动化。而芯片制造犹如施工队,芯片封装、测试犹如装修和验收,它们都非常重要。由此,芯片开发流程中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不可或缺。
……
孙楠教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位高校教授,培养了26名博士生,其中10人在中美大学任教,包括Gatech, ASU,北大,成电、西电、西交等。孙楠团队共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200余篇,顶刊(JSSC)+顶会(ISSCC)>50篇。 2013-2020年间,孙楠教授分别担任AMD公司、德州仪器公司以及Temple Foundation冠名教授; 2020年获得IEEE固态电路协会颁发的New Frontier Award,2013年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Career Award。他曾担任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和固态电路协会杰出讲师,JSSC和TCAS-I编委以及ISSCC,CICC和ASSCC的技术委员会成员。他还担任过多家世界知名芯片设计公司的咨询顾问。
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