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朱永官院士:《与微生物世界和平共处》
10月27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办“科学名家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永官报告的题目是《与微生物世界和平共处》。科技俱乐部15所基地校师生共380人参加了报告会。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讲座”现场
朱永官院士做报告
朱永官院士在报告中介绍说,地球上大约有60%的生物物种生活在土壤里,我们的脚下有着生物多种性。他说,人类活动改变了微生物世界的格局,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微生物群落失衡;土壤污染和过分扰动(压实/封闭)则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而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影响着人类的食物的质量(风味)……
朱永官院士指出,农业发展和人类迁徙导致全球物种大迁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迅速占领南美洲,其中有个主要原因是欧洲人所携带传染病的病菌病毒,而非简单地是枪炮。他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微生物也更加全球化,使得人类在微生物世界里的关联更加密切。而城市化也是微生物的城市化,城市微生物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如调控机体免疫力等。城市居民缺乏与自然的接触(土壤-植物),丢失了过去的微生物“朋友”,影响了人类健康。人们进入城市,与自然的接触大幅下降,人们平均在室内的时间多于90%。
他说,有项调查发现,美国纽约市的家庭老鼠所携带病毒达36种,其中至少有6种新病毒。而西班牙的一项研究证明:在绿色空间的邻里生活,对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有益。
那么,如何自然地生活在城市里?那就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把自然带回城市。如此,则可减轻城市生活的压力如疲劳、焦虑等;“森林浴”可以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朱永官院士如是说。
朱永官院士于2002年1月回国工作。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成果于2009年、202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2022年2月,获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2023年12月,当选2023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会士。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土壤-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与生源要素/污染物的循环与转化,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的生态和健康效应。至今已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得到国际著名刊物报道或专文评述。
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