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容易院士:《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及载人航天精神》
12月28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行“科学名家讲座”报告会,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容易报告的题目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及载人航天精神》。科技俱乐部11所基地学校师生共250人参加了报告会。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讲座”现场
容易研究员做报告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导师、秘书长东秀珠主持了报告会。
容易院士在报告开篇即引用被誉为“航天之父”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
容易院士说,人类对太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向往,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动力,而载人航天无疑是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重要载体。她说,载人航天代表着一个国家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实现了自古以来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体现了科技进步、展现了国家实力,在提升科技实力和影响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航天一甲子,载人航天50年”。容易院士介绍说,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载人航天工程。1986年3月,4位著名的大科学家王大桁、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名上书中央,提出著名的“863”计划,其中航天技术领域将载人航天作为主要研究论证内容。后来,中央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三步走”发展战略。
容易院士着重介绍了我国的载人航天精神及其内涵。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精神内涵: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容易院士同与会师生分享了载人航天任务的体会与感悟。
她希望在座的同学们珍惜机遇,学会感恩。她说,我们要庆幸我们成长所处的时代,珍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学习和工作虽然都很繁忙,但对每一个有理想的人而言,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忙碌是更残酷的事情。要感恩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感恩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帮助,感恩今后还可能得到的帮助。
她希望同学们胸怀理想,实现价值。她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大家要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大家现在可能还无法完全体会但是至少要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你长大了你会发现从事工作的价值感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她希望同学们勤学好问,打牢基础。她说,学习是相通的,我们在学校的学习不仅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养成坚持勤奋学习的习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最公平的也是时间,能力的提升来源于加倍的勤奋和付出。有很多人成功并不见得天赋异禀,他们成功的秘诀,往往就在于对时间的精准掌控和极致利用。
她还希望同学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把握节奏,提高效率;勤于记录,策划总结。
同学们翻阅专家的笔记
容易院士希望同学们竭尽全力建设国家,让我们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她说,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的人们,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容易院士的报告结束后,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容易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