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2025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启动交流会举行
1月18日,2025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启动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E301会议室举行。31所基地学校123名学生会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25年“科研实践”活动启动交流会现场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科研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力主持会议;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秘书长、科研导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东秀珠简要介绍了俱乐部情况。
黄力副主任主持会议
东秀珠秘书长介绍俱乐部情况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二代科学家、科研导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丛欢,为参加会议的师生做了题为《中学生如何科研实践》的报告。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二代科学家丛欢研究员报告题目《中学生如何科研实践》
1999年,作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首批学生会员,当时就读人大附中的丛欢开始参加俱乐部的“科研实践”活动。2002-2015年,丛欢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或进行博士后工作。2015年,丛欢入选中组部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同期入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与光化学合成研究。2019年,丛欢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丛欢曾获2011年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挑战系列奖Kenneth Hancock Memorial Award、2017年德国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21年中国光化学-泊菲莱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
目前,丛欢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授、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会主任、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化学快报》期刊青年编委。在理化所工作以来,丛欢热心并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普工作,作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导师,已指导或评议数十位高中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理化所公众开放日、Bilibili网站、多所中学等进行科普讲座十余场。
会上,学生会员代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陈心蕾,介绍了在俱乐部科研导师指导下,她的“科研实践”课题《基于太阳光热的月壤原位熔覆技术实现月面场地硬化探究》以及心得体会。
会上,学生会员与俱乐部导师进行了问答互动。
黄力副主任对此次会议做总结发言。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陈心蕾介绍“科研实践”课题
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