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5周年座谈会举行

时间:2025-01-19来源:作者:

  2025年1月19日上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5周年座谈会与每年一度的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座谈会一并举行,地点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E301会议室。

  1998年,75岁高龄的王绶琯院士开始倡议创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王绶琯院士的倡议得到了包括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功勋在内60多位院士科学家的积极支持。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有着一批院士一以贯之地支持中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他们是王乃彦、郑哲敏、黎乐民、匡廷云、林群、周立伟、朱邦芬等;俱乐部先后有 800多位专家担任科研导师。25年来,接受过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训练的学生会员有3400多人,一批二代科学家已经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此次座谈会上,当年联名倡议支持王绶琯院士创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61位科学家中的王乃彦院士、刘德培院士,与第一批指导俱乐部学生会员“科研实践”活动的匡廷云院士在会上发言。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8家委员单位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教委、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的代表在会上发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的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学院的代表,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的代表,腾讯集团的代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科研导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学校的校长与科技教师等,共计16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5周年座谈会现场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主任蔡荣根主持。

 

从左往右排序:汪景琇院士、匡廷云院士、蔡荣根院士、刘德培院士、赵刚院士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主任蔡荣根院士主持会议

 

  王乃彦院士率先发表视频讲话。王乃彦院士首先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他说,25年来,俱乐部取得的成果是非常丰硕的,这个成果来之不易,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不少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创始人王绶琯院士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有他先进的关于青少年科学教育思想的引领和他无私的奉献。王乃彦院士强调,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要坚持王绶琯院士提出的“为明日杰出的科学家创造成才机遇”的宗旨;坚持王绶琯院士对俱乐部的定位和要求;坚持王先生曾经说过的俱乐部要成为探索“小分队”“尖刀班”,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好苗子。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乃彦院士视频讲话

 

  刘德培院士在发言中说,俱乐部已经走过了1/4世纪,想起这个历程,今天仍然历历在目。他说,上个世纪末,科技界专家在一起讨论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贡献,有人认为“微乎其微”。刘德培院士说,当时他说,“等下个世纪再讨论中华民族的科学家对世界的贡献的时候,绝对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讨论,我们要考虑中国科学家如何做出了从‘0-1’的突破,是在这个层次上考虑问题了。”他说,“我相信俱乐部这个活动能够促进这个过程。”

  匡廷云院士在发言中说,王绶琯先生的科学教育理念和一系列举措,在全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俱乐部成立25周年之际,也是国家努力建设科技强国之时,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越来越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更加感到要为科技强国大力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和未来科学家,我们要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努力把俱乐部建设得更好。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委员单位的代表,对俱乐部成立25周年表示祝贺,并表示继续支持俱乐部工作。他们说,1998年,王绶琯院士发出的倡议得到60多位院士科学家的联名支持,199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应运而生,这是我国汇聚社会化资源,早期培养科学人才的首个伟大创举,引领了科技强国时不我待的时代风尚。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所长,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力简要介绍了俱乐部情况。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主任黄力介绍俱乐部情况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处长马强,腾讯集团副总裁、高级顾问杨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杨秀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赵硕,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秘书长刘二东在会上致辞。

 

致辞

 

  在这次会议上发言的还有(按发言先后排序):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程东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孟凡兴;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正局级)周德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主任王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汪景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赵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辛俊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小惠;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校长谭小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致密天体与弥漫物质首席科学家,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副主任、导师韩金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雷梅;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秘书长王荧;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副秘书长李京燕;北京市第八中学科技教育办公室主任、正高级教师高颖;北京景山学校科技主任张凯;北京天文馆原馆长,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朱进;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刘曰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王亮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姜成英;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科技教师谷士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科技教师赵胜楠;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北京教科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往届学生会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导师丛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天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王峰;琢磨琢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王斯旻等。

  座谈会上还出现了十分感人的一幕:与会者以热烈的掌声向担任俱乐部秘书长长达25年、刚刚卸任秘书长一职的周琳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周老师登台发言表示,她最想说的话就是感谢感恩,感谢王老以及一批科学家的知遇之恩。她说特别令她感动的是,一批老院士从60多岁一直到现在八九十岁了仍然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他们给予她的也是科学精神的熏陶。她还表示感谢俱乐部基地学校对俱乐部工作的支持。随后,新任俱乐部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东秀珠发言,感谢俱乐部的信任,她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周老师的经验,对俱乐部秘书处工作尽快拿出一个新方案。

 

发言

 

  座谈会上,河北省临城中学校长鲁振云向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赠送锦旗,感谢俱乐部对临城中学师生的成长所给予的科学引导。

 

河北省临城中学校长鲁振云向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赠送锦旗

 

  以上大会发言者提要/摘要,详见《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5周年座谈会纪要》。

  最后,蔡荣根院士对这次会议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成立25周年,邀请了这样多的领导同志、科研导师、基地学校的校长和科技教师参加这个座谈会,大家提了很多好的想法,一方面是弘扬王绶琯先生的科学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是总结25年来俱乐部取得的成绩,以及探讨俱乐部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对大家表示特别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支持俱乐部举办这个活动。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