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动态
“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在北京市大峪中学教育集团成立
2025年2月21日下午,“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学校北京市大峪中学教育集团启动大会上揭牌。
王绶琯院士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为我国天文事业发展和培养科技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大峪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旨在传承和弘扬王绶琯院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学生成长为“有理想、强体魄、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带领门头沟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居山谷、望世界。“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将基于学生自主选择,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开展贯通特色课程,打造“幼-小-初-高”长链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大峪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系经王绶琯院士家属授权。启动大会开始前,大峪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裴艳萍与王绶琯院士家属王荧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签约仪式
启动大会上,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军胜,门头沟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辛永全,与王绶琯院士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导师汪景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秘书长王荧共同为“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揭牌。此前的2024年1月24日,大峪中学先期邀请并聘任汪景琇院士担任该校科学教育校长。
“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揭牌
揭牌仪式举行后,大峪中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贺启谋、裴艳萍校长为受聘“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特聘指导专家颁发了聘书,他们是:汪景琇院士;王绶琯院士的学生,国家天文台致密天体与弥漫物质首席科学家,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导师韩金林;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名誉秘书长周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秘书长、科研导师东秀珠;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秘书长王荧(同时被聘为“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名誉班主任)。受聘“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特聘指导专家的还有未到场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常务副主任、科研导师黄力;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副主任、科研导师昌增益;王绶琯院士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导师马冠一。
为特聘指导专家颁发聘书
启动大会上,汪景琇院士为全体师生作了题为《追循科学大师的足迹——贺大峪中学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成立》的报告。
汪景琇院士作报告《追循科学大师的足迹——贺大峪中学王绶琯科学创新人才班成立》
汪景琇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生为祖国天文事业奠基的王绶琯先生”。
王绶琯先生是中国射电天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现代天体物理事业的奠基者,曾长期担纲中国天文事业的学术领导工作。他与苏定强院士等共创大面积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巡天望远镜(LAMOST),支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立项和建设,让中国天文学走向国际前沿。他发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为明天杰出科学家的成长呕心沥血,直到晚年。
汪景琇院士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科学的巨擘。你们应当是能创造新知识、创立新学科的祖国未来科学的巨擘。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羸顿困弱被人欺负,对现代自然科学贡献不多。期待在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赫然写下新一代中国学者的名字和所创立的卓著的成就,引领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于人类社会进步。